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 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
| C.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 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
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 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 280万担,比5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B.贯彻落实了中共八大的路线 |
|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我们共产党员……好像是布道的神父,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我们又不是神父,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经济体制 |
| B.赫鲁晓夫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
| C.表明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态 |
| D.表明赫鲁晓夫要废除农业集体化 |
1983年3月撒切尔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同时降低最高工资税率和投资税率。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主要是为了( )
| A.应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 |
| B.缓解经济发展中“滞涨”问题 |
| C.废除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
| D.消除福利国家政策的不利因素 |
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农产品价格回升,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 )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成就。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范畴 |
| B.都达到了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效果 |
| C.美国通过兴修水电工程, 促进国家就业 |
| D.苏联通过兴办公共工程,增强重工业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