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
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
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九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 B.推行农业集体化 |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 D.实行余粮征集制 |
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
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