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
| B.“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
| 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
| 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 B.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 C.地区分布不平衡 | D.军阀统治 |
1876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参观该年世博会机器院时,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竟无一物于此”,造成中国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 |
| B.中国政府关于世博会信息不通 |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 |
| D.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 A.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
| B.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
| C.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 |
| 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 |
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
|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
| 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宁波辖区内有三七市镇、二六市村(乡)等城镇,从城镇的形成来看,下列有关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 A.由草市逐渐发展而来 | B.由工商业市镇逐渐发展而来 |
| C.由夜市逐渐发展而来 | D.因特色农业经济逐渐发展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