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 )
A.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 | B.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 |
C.重工业得到逐步发展 | D.技术与管理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 |
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
工业革命后,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侵略,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其含义是
A.东方国家日益贫困,无力对抗西方 | B.东方国家完全沦为殖民地![]() |
C.东方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东方国家未取得民族独立![]() |
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了探索新航路的旅程。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获取高额的商业利润 | B.利用武力进行“圣战”![]() |
C.展现欧洲人的冒险精神 | D.掠夺海外殖民地和市场![]() |
下图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下列说法与新航路开辟无关的是
A.引起了价格革命 | B.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衰落 |
C.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 | D.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 |
近代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历了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到大企业的演变。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 | B.资产阶级革命 | C.世界市场扩大 | D.殖民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