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阿登纳(如图):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表明欧洲初步走向联合的动因之一是
A.联合美国对苏联和东欧实行冷战 |
B.在两极格局中寻求欧洲的生存和发展 |
C.加强经济联合,促进经济发展 |
D.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 |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保护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印度之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造成这种“奇怪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 | B.中外消费观念不同 |
C.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制 | 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入侵无关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 B.抑商,禁海 | C.重农抑商 |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
某地举办的“古代农业展”中有一幅曲辕犁图片,对它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汉代发明的农具②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定型
③是古代生产力的象征,提高了农业生产率④是一个近代化的工具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有史料记载:“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只保留粤海关一口贸易到五口通商开放的80年间,更总括了全国的进出口贸易,广州的对外贸易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称。”这表明
A.统治者不再推行海禁政策 | B.清政府十分重视对外贸易 |
C.一口商业是官方垄断 | D.一口贸易体现出清政府的适当开放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