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56年,中国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国有国营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作为党政机关的附属物,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命令。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二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用风扇和鼓风机,但是,即使采取这样简陋的措施,企业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一个图章盖完,夏天也已经过去了。
——高尚全《编入课本的“改革语言”》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6年国有国营企业制度的建立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时的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着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1875年,首相狄士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国家的政治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政治特征对欧美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2)以英国为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二 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8月15日战败纪念日重申“永不再战”誓言,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亚洲邻国带来的重大损害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明仁天皇在接下来的讲话中说:“回顾历史,我真心希望战争惨祸不再重演,我和全体国民一道,向死于战火的人们表示深切哀悼”。
——《京华时报》(2010年8月6日)
材料三 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院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1)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菅直人、明仁天皇和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为什么是没有诚意的。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在大革命后,国家精英以大革命代表的普世价值即“自由、平等、博爱”作为界定法国国民的标准。任何生于法国,或是移居法国并认同这一普世价值者,均可成为法国人。这便是公民民族主义的原型。
同时期德语精英的民族主义运动,尝试将分散于欧洲各处的德语社群聚合起来,建构统一的新民族国家。在此脉络下,德国民族主义者即发展出以血统为标准的种族民族主义观:只要父母是德国人,无论你生在何方,都是德国人;反之,若父母不是德国人,就算你生在德国境内,也不是德国人。
材料二 19世纪末,部分德国知识分子企图建立一个比较开放的、以文化为标准的德国认同,即不论血缘,只要同化成讲德语和信奉新教便能成为德国人。但当时很多波兰农民移居到德国东部,在政府与民间的多番尝试下,仍坚持讲波兰语和维持天主教信仰,结果导致德国知识精英放弃同化东部移民,甚至支持驱赶波兰移民,回到以血缘定义身分的封闭民族认同。
——以上材料均摘自罗杰斯·布鲁贝克《在法国和德国的公民身份和国家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德两国形成不同国民身份认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国民身份认证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1836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在位64年,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从丈夫那里学到“阴谋、收买、强权、先下手为强、武力侵占”等谋略。1857年,一场设计巧妙的阴谋使英国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第二年,在大英帝国沿海殖民地的版图中又增加了印度——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形成了“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在位期间,英国在经济、科学、文学、艺术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史称“维多利亚时代”。
材料二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17岁被选秀入宫,27岁垂帘听政,执政48年。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慈禧太后重用李鸿章等汉臣开办洋务运动,庚子后“新政”废科举、倡新式教育,禁止妇女缠足等。慈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动的格局,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等,治理国家的难度要远超历代的帝王。慈禧皇太后的选择,一直是以妇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两项有关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治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5分)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
材料二 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我国粗离婚率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材料三 1950年~1953年我国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数从18.6万件猛升到117万件,粗离婚率首次突破1%,高达1.99%。……90年代的中国,平均每10对结婚的就有1对离婚。——据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整理
(1)工业革命后西方婚姻家庭受到挑战的原因有哪些?(12分)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一、二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7分)
(3)你如何看待离婚问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