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下面表格,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
|
1750 |
1800 |
1830 |
1860 |
1880 |
1900 |
欧洲 |
23.1 |
28.O |
34.1 |
53.6 |
62.O |
63.O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A.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落后于西方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步早发展慢
B.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西差距
D.列强的掠夺导致中国制造业落后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主要想说明()
A.斯大林模式完全是一种僵化的模式 |
B.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
C.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唯一的模式,应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 |
D.中国已经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
1912年9月27日,《时事画报》发表了漫画《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推翻清朝统治 |
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
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
D.发起国民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 |
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指()
A.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 | B.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 |
C.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 | D.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 |
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价值重建”指的是()
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