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关于某一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
B.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
C.③所示细胞可能有基因重组现象 |
D.上述细胞中有8个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同等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大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表中实验设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
A.试管Ⅳ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Ⅰ相同 |
B.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所需时间不同 |
C.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变化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
D.试管Ⅱ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Ⅲ开始下降 |
下面的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
A.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 |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
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一样 |
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其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 |
C.物种多样性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森林阶段达到最大 |
D.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 |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
D.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有关 |
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 |
B.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
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特点有关 |
D.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