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货币的发展见证了人类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
(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的什么货币,它的出现说明什么?
(2)下表是人民币发行的简表。要求参照前三套人民币发行的简要说明,编写第四套人民币发行的相关说明(填入对应的表格内)。说明限60字。

 
开始发行时间
   发行的面值
   人民币发行简要说明
第一套人民币
1948年12月
50 000元、5 000元、500元、50元、5元等  12种
解放战争时期发行。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促进了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套人民币
1955年3月
10元、1元、1角、1分等l1种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发行。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第三套人民币
1962年4月
lO元、1元、1角等7种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发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调整。
第四套人民币
1987年4月
100元、50元、lO元、1元、1角等9种
 

材料二 海关总署2010年4月10日发布2010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1至3月,我国出口总值6178.5亿美元。
(3)目前世界各国为什么进出口贸易结算以美元为主?简述二战后美元地位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三 图

(4)欧元的出现反映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也反映了多极化趋势加强,简述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雅尔塔体系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军火工业方面。……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高利贷富商岩畸首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
材料三: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四:日本在明治维新不久后,就开始踏上了一条对外扩张之路。早在1874年“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就提出了征朝(鲜)论,尽管没有立即实施,但却指出了向外扩张的基本方向。……随后一系列的事实说明,日本一直在始终不渝地执行侵略扩张的政策。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工业化起步与英国的主要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并主张对这些邻国采取怎样的政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为什么会踏上对外扩张之路?试举两例说明材料中的“一系列事实”?

请认真研读所提供的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12-13世纪,法国南部有阿尔比派;14世纪,英国有威克里夫派和以约翰·保尔为首的"罗拉德派";15世纪前半叶,捷克有胡司派,以及又衍生出市民圣怀派、农民的塔波尔派等,都是反抗正统教会的产物。恩格斯曾说过,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即从1 3世纪起到1 7世纪,常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材料二:教皇的特使在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材料三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四: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材料五:“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的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资产阶级在“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采取何种形式? 为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与马丁路德改革主张的异同?
(4)结合所学知识,并综合以上五则材料,指出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二 1998-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2007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民生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约13%,超过GDP增长速度;农民增长约8%。
—国家统计局网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做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2)依据材料一、二、三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突破旧的经济体制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探索。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改革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作出。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在德国,雇佣5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在1907年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39.4%,占有的蒸汽马力和电力分别高达75.3%和77.2%。
材料四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是以迅速消灭森林为代价的。图中几位伐木工人正骄傲地炫耀即将被他们伐倒的巨树,这种场面在20世纪初仍被认为是人类的杰作。

《12英尺的战利品》
——以上文字与图片均引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归纳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2)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B点、D点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民族企业与明朝“机房”相比,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4)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列举两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事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