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钧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A.民众的爱国热情往往带有非理性成分 |
| B.只有相互妥协才能取得成功的外交 |
| C.只有“人民外交”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权益 |
| D.顾维钧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寻找借口 |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
| C.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 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
在英国历史上有所谓的小“三角贸易(如图所示)”,其整个过程基本控制在英属东印度公司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三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
| B.印度财政收入增加,经济发展迅速 |
| C.财富流向英国,促进英国的近代化 |
| D.三国贸易互惠,促进了各自的发展 |
“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
|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
|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
|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
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这体现了马丁·路德:
| A.否定教皇的权威 | B.思想出现了倒退 |
| 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 |
罗马法中的“最高裁判官法”运用皇帝特许他们颁布告示和命令的权力,在处理民事案件时便可以针对旧法不能满足新的实际需要的情况,对新出现的法律关系给予司法保护和有效调整。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 A.严谨与苛刻 | B.专制与独断 | C.形式与随意 | D.务实与灵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