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细胞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使其发育到如图所示的时期,再将胚胎植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夫妇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无性生殖 |
B.如图所示时期是胚胎发育的囊胚期,1代表内细胞团,2代表囊胚腔,3代表滋养层 |
C.“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的技术有人工授精、体外培养、胚胎移植 |
D.“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对人类的作用是相同的 |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各种元素 | B.各种化合物 | C.细胞 | D.器官 |
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 |
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4/N2×100% |
C.N5的去向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
D.生产者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
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色由显性基因(CG)控制,控制黄色、黑色的基因分别是CY、c,CG对CY、c为显性,CY对c为显性。但其杂合子的性状表现因受性别等因素影响可能不能形成对应的表现型。下表是一组小鼠杂交实验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亲本 |
F1雌鼠(只) |
F1雄鼠(只) |
|
杂交1 |
纯合灰鼠×纯合黄鼠 |
灰色36 |
灰色:黄色=17:18 |
杂交2 |
纯合灰鼠×纯合黒鼠 |
灰色x |
灰色:黑色=y:x |
杂交3 |
纯合黄鼠×纯合黒鼠 |
黄色22 |
黄色:黑色=11:9 |
杂交4 |
杂交1子代灰鼠×纯合黒鼠 |
A.杂交1的F1雄鼠中灰色和黄色的基因型相同
B.杂交2的F1中CG和c的基因频率都是50%
C.杂交3的F1雄鼠中黑色的基因型为cc
D.杂交4的结果中雄鼠的毛色为黄色、灰色和黑色
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1,指示线分别标志基粒和基质的pH),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
B.该实验中叶绿体结构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
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 |
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组织液的Na+溶液中,甲图的c点将降低 |
B.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②、⑨ |
C.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刻细胞膜外侧Na+浓度高于细胞膜内侧 |
D.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膜蛋白协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