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每1%的乡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就能使中国居民消费总额提高0.19个至0.24个百分点。因此,十八大以来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强调城镇化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将以此为契机实现固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材料二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这需要政府首先以人为本,加快农民工等城市边缘人群的城市融入,保障新入城居民的衣食住行教育等合法权益;二要统筹城乡,促进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三要大小并重,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强公共设施投入,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四要集约节约,在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知识,说明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将城镇化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的理论依据。
(2)有同学认为:“国家加快城镇化有利于就业,我们以后找工作就不用愁了。”请运用劳动和就业的相关知识说说你的看法。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责的。
阅读下面两位同学的对话,按对话框中的要求说明经济学道理。
甲:考考你,你能找出漫画中蒜价蹿升的原因吗?不许说“猪流感(甲流)”,要用经济学术语哟。
乙:使用价值吧。
(1)判断:乙说得对吗?如果认为不对,请指出漫画中蒜价上涨的原因。
甲:据说,大蒜的用处挺多的。
乙:我们家一般用蒜炒菜炝锅儿,买葱姜也可以。
(2)在这里,蒜与葱姜这些商品是什么关系?
甲:推荐一个预防感冒的配方,叫“三辣饮”:大蒜、葱白、生姜各适量,煎汤,趁热饮。买葱姜蒜的时候,比例可得合适了。
(3)“三辣饮”中,葱姜蒜三种商品又是什么关系?
乙:好像最近种蒜的越来越多了。 甲:当然,价值规律要发挥作用嘛。
(4)你知道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吗?
乙:听说蒜价上涨还有投机商疯狂炒作,哄抬价格的原因。
甲:是啊,国家该加强宏观调控了。
(5)国家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有哪些手段?
201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中国梦”又实现了重大的跨越。下图是中国近几年来的进口贸易总额数据(单位:万亿美元)
年 份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中国进出品贸易总额 |
2.2 |
2.97 |
3.6 |
3.87 |
注:2012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出口产品总额的比重,中国为29%。,美国为78%,印度为41%。
(1)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我国出口贸易形势仍不容乐观:第一、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弱,出口产品多属于中低端产品,高新技术出口的比重偏低。第二、一些国家动用知识产权、动植物检验检疫、质量技术标准、反倾销等多种手段抵制中国产品的进入,使我们的应对难度加大。第三、我国近年来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并且这种摩擦也逐步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推动我国出口贸易高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14分)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发布,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农业部将照中央要求,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指导地方稳步培育家庭农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
材料二 文件提出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制定专门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发展家庭农场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农户集约经营水平。
纵观这么多年党代会的报告,十三大是“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大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则进一步发展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到了十七大就已经变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十八大发展到“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提法的变迁很容易看出,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就是解决公平问题。
结合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强调解决公平问题的依据是什么?(6分)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说明当前我国解决公平问题的措施。(6分)
材料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9月13日宣布,汽、柴油价格自14日起每吨分别提高90元和85元。至此,自今年3月27日推出新定价机制以后,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经历5次上调。而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显示,油价涨到6元/L,则有5%—8%的潜在消费者放弃购车。调查显示,近5成的车主表示将会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在被调查的潜在消费者中,44.1%的人表示将会推迟购车计划,32.9%的人表示将会选择小排量汽车,13%的人表示将会放弃购车计划,仅有10%的人表示没有任何影响。油的涨价让人们对汽车使用的另一类型——新能源汽车开始密切关注,需求量不断上升。
材料二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但是拥有节能、环保等百般好处及庞大的产销目标的新能源汽车,为什么仍飞不到寻常百姓家呢?半数人认为新能源车价格偏高:一方面,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企业研发投入大,产品成本高,特别是动力电池价格高昂,成本要占整车造价的二分之一;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高涨,而更多的还是在造势,现实产量和保有量并不高,可选车型不多。
(1)请你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的依据。
(2)结合材料一分析石油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
(3)你认为汽车企业该如何应对高油价,使企业走出困境,经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