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日,随着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在美丽的海南博鳌拉开帷幕,海南博鳌再次迎来全球风云人物的聚首,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自今年1月博鳌亚洲论坛首次以中小企业为对象举行独立的论坛“2013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中小企业再次成为博鳌论坛关注的焦点。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通过创新合作、创新营销,打造自主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用工荒”“招工难”已成为常见现象。“用工荒”主要表现在企业招工难、用工成本大幅上升。由于农村劳动力供给总量减少、供给结构中第二代农民工比重增加、作用于劳动力转移的比较利益所形成的流出地“推力”和流入地“拉力”弱化。而另一方面,垄断行业和公务员招工挤破了头,公务员考试的人数屡创新高,几千人争取一个岗位,垄断行业招工也是如此。“用工荒”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
材料二 有专家认为,造成中小企业当前经营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外部原因是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银行体制政策上的失衡直接影响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的渠道;内部原因是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等方面的竞争力不强,这也使得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渠道不畅。此外,信用担保等中介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滞后,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体系,这也阻碍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发展。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993年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1997年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科技进步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2003年
100名人大代表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修改科技进步法的议案
2004年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订科技进步法列入人大立法规划项目,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2006年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收到1 000多件议案,其中33.1%的议案涉及科技进步法修改、科技成果转换、促进自主创新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等
2007年
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获得通过
2010年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

(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如何缓解劳动力供需不平衡问题。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为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各主体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中行使的职权及其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民族记忆的背影,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那些古老的传说、歌舞、曲艺、剪纸、雕刻、民俗礼仪等,无不蕴藏着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基因”,它们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当然脱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土壤,就谈不上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价值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划定的特定区域。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是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材料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点。

。雨水本是正常天气现象,可怕的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张”阻挡了雨水的去路,使城市内涝在中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多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表,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弊病在暴雨中暴露无遗。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设无疑让“繁荣”和“政绩”一览无余,而排水管网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却很难让有关部门用心。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城市建设中按规律办事的道理。


材料一: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全会要求,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亊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 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依据。(8分)
材料二: 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
(2) 结合材料二,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而由于取材于现实世界中的原型不同,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由于社会历史、知识与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决定了西方关于龙的认识具有差异性。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龙,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
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有明显差异,请说明其哲学依据。

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高二某班同学以“地震与人类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在古代,古人认为地震的发生与政治过失有关,地震是惩罚他们的。而古希腊人认为,“大地是平展的,下面有神象或乌龟驮着,神象或乌龟累了,只要它轻微地眨一下眼睛,大地就会颤抖,这就是地震”。
材料二: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古往今来,人们无不赞美它的雄伟,“稳如泰山”更为许多人所称道。经过研究发现,泰山并不稳定,相对于100万年以前,它已升高了500多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在很多年前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只是由于地壳运动才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地震正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材料三:学生们还对2011年9月20日出庭受审的意大利6名科学家极为关注,他们因为没能对2009年发生在该国中部地区的一次地震做出震前有效预警而面临过失杀人罪指控。地震预测,是地球科学界的老大难问题。这一事件引起世界范围内地震学家的声援与抗议。
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材料一中古人对地震产生上述认识的原因。
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结合上述材料,从哲学的角度尝试为意大利科学家进行无罪辩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