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高二某班同学以“地震与人类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在古代,古人认为地震的发生与政治过失有关,地震是惩罚他们的。而古希腊人认为,“大地是平展的,下面有神象或乌龟驮着,神象或乌龟累了,只要它轻微地眨一下眼睛,大地就会颤抖,这就是地震”。
材料二: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古往今来,人们无不赞美它的雄伟,“稳如泰山”更为许多人所称道。经过研究发现,泰山并不稳定,相对于100万年以前,它已升高了500多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在很多年前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只是由于地壳运动才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地震正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材料三:学生们还对2011年9月20日出庭受审的意大利6名科学家极为关注,他们因为没能对2009年发生在该国中部地区的一次地震做出震前有效预警而面临过失杀人罪指控。地震预测,是地球科学界的老大难问题。这一事件引起世界范围内地震学家的声援与抗议。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材料一中古人对地震产生上述认识的原因。
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结合上述材料,从哲学的角度尝试为意大利科学家进行无罪辩护。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为推动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驾护航”。2011年11月,财政部表示,今后将进一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继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类文化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设立财政专项,支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材料二 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1)运用政府责任和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投入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现代农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利器。山东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重点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重点研究农业生物、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技术,大力发展良种培育、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农药、海洋农业、生态农业等涉农新兴产业。
(1)揭示材料一(图)所示经济信息。
(2)据材料一、二,分析企业经营者投资涉农新兴产业的合理性。(8分)
2012年11月8日—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和新理念。
材料一:报告把科学发展观纳入党的指导思想,同时还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体现党的政治理念从以前的以物为主走向以人为主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各行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被提升至我国发展战略的高度。
(1)请分析“新四化”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材料二:报告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理念——“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领导人民打造出“美丽中国”?
材料三: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人认为:“只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四: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4)请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瑞典文学院评价莫言是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他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中国作协《贺辞》云:“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1)从作协《贺辞》中,你能感悟到《生活与哲学》的哪些道理? (6分)
(2)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莫言的成功给我国的文学创作带来哪些启示?(6分)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雷锋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市场经济来了,还要不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不是大家都应该学?雷锋精神是否过时?……针对这些质疑,某企业开展了关于学习雷锋精神的大讨论,并组织了“全员创先争优学雷锋,为民服务见行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企业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