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类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某化学实验小组类比AgOH能溶于氨水的性质,猜测Cu(OH)2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并对此进行实验探究:
(1)写出AgOH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进行如下操作:向干燥洁净的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氨水,观察到蓝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观察现象,由此得出Cu(OH)2可溶于氨水的结论。
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向沉淀中滴加氨水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制得Cu(OH)2悬浊液A,向其中加入足量氨水,始终未观察到(2)中的现象。甲乙两组同学在对他们的实验及现象进行比对后,决定对Cu(OH)2与氨水反应的机理进行探究:
①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上述制得的Cu(OH)2悬浊液A,向其中加入足量饱和NH4Cl溶液,结果观察到(2)中现象。据此,有同学认为由于饱和NH4Cl溶液的加入引入了Cl,致使Cu(OH)2与氨水的反应得以发生,而指导老师表示这一观点是不成立的。为了排除Cl的干扰,该组同学又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上述制得的Cu(OH)2悬浊液A,向其中加入饱和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结果同样观察到(2)中的现象,据此可知该反应的发生与Cl无关。
②因此,同学们又提出:Cu(OH)2与氨水的反应的发生需要NH4+的参与,于是同学们进一步探究:向干燥洁净的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氨水,观察到蓝色沉淀生成。通过离心的方法得到Cu(OH)2沉淀。将沉淀洗涤后,置于干燥洁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饱和氨水,为观察到(2)中现象,再向试管中滴加足量饱和NH4Cl溶液,观察到(2)中现象。
(i)检验是否沉淀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在Cu(OH)2与氨水的反应中,NH4+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________________对反应的发生有影响。
(4)试从溶解平衡角度解释上述反应发生过程中NH4+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沉淀溶解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实验目的。

(a、b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1)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
① 连接仪器、、加药品后,
打开a关闭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②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A中试剂是。③ 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
(2)验证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 在(1)①操作后打开b,关闭a。② H2S溶液中有浅黄色浑浊出现,化学方程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别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滴加的溶液
氯水
氨水
沉淀的化学式


写出其中SO2显示还原性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粗食盐常含有少量K+、Ca2+、Mg2+、Fe3+、SO42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下:

提供的试剂: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 NaOH溶液 BaCl2溶液 Ba(NO3)2溶液 75%乙醇 四氯化碳
①欲除去溶液I中的Ca2+、Mg2+、Fe3+、SO42离子,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_______ __(只填化学式)。
②洗涤除去NaCl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KCl,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
(2)用提纯的NaCl配制500 mL4.00 mol·L-1NaCl溶液,所用仪器除天平、药匙、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填仪器名称)。
(3)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所示,

若收集的H2为2 L,
则同样条件下收集的Cl2______(填“>”、“=”或“<”)2 L,原因是__________。装置改进后,可用于制备NaOH溶液,若测定溶液中NaOH的浓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H2和Cl2通常采用下列反应:Zn+H2SO4ZnSO4+H2↑;MnO2+4HCl(浓)MnCl2+Cl2↑+2H2O,据此,从下列所给仪器装置中选择制备并收集H2的装置_______(填代号)和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Cl2的装置_________(填代号)。
可选用制备气体的装置:

碳酸钠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工业碳酸钠大多采用侯氏制碱法制取,所得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NaCl,现欲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方案一:沉淀分析法
(1)把一定质量的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________(填操作)、洗
涤、烘干、称量.洗涤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气体分析法
(2)把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后,用如图装置测定产生CO2气体的体积,为了测
定结果准确,B中的溶液最好采用________,但选用该溶液后实验结果仍然不够准确,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三:质量差分析法
(3)把一定质量的样品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采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质量,利用其质量差求算样品的纯度.

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有:①在干燥管内填满碱石灰,质量为m g ②取n g样品装入广口
瓶中 ③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④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再称量干燥管质量为w g ⑤关闭止水夹 ⑥打开止水夹 ⑦
缓慢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⑧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
Ⅰ.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写序号):
③→________→⑥→________→⑤→________→⑦→________→④
Ⅱ.若去掉装置A,测定结果________;若去掉装置B,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
“偏小”或“无影响”).

电解法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水中含有泥沙、Ca2、Mg2、Fe3、SO等杂质,不符合电解要求,因此必须经过精制.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步骤1:取一定量的粗盐,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配成粗盐水;
步骤2:向粗盐水中加入除杂试剂,然后进行过滤,滤去不溶物,再向滤液中加入盐酸
调节盐水的pH;
步骤3:将得到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烘干即得精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中的过滤操作需要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玻璃仪器.
(2)步骤2中常用Na2CO3、NaOH、BaCl2作为除杂试剂,则加入除杂试剂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
(3)步骤2中,判断加入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2中,若先用盐酸调节pH再过滤,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150 mL 0.2 mol/L NaCl(精盐)溶液,右图是该
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两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定容时仰视,则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 mol/L(填“大于”或“小于”);若定容不慎超过刻度线,应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需要制备纯净的氯化钾.现有含少量KBr和K2SO4的氯化钾样品,
按照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提纯.

(1)检验加入BaCl2溶液后SO是否沉淀完全的操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硝酸钡来代替氯化钡,请判断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中加适量氯化钡溶液不容易控制,应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他的思路如下,请写出方框内或横线①②③④⑤中溶质或沉淀(或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