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说:“内地风气,还是不开。各处维新的志士设出多少开通风气的法子。……排些开通民智的新戏唱起来,看戏的人都受他的感化,变成了有血性、有知识的好人,方不愧为我所说的世界上,第一大教育家哩!”这表明陈独秀认为
A.新文化运动应倡导戏曲改革 |
B.新戏对启蒙内地民众更有普遍意义 |
C.新戏的社会启蒙作用最有效 |
D.社会启蒙应从内地普通民众做起 |
下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 )
A.互联网将逐渐取代其它大众传媒 |
B.中国从2005年开始接入互联网 |
C.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 |
D.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 |
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惑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总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这说明对于台湾问题,中央政府的出发点是()
A.保障民族关系的稳定繁荣 |
B.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 |
C.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 |
D.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
1984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为扩大开放,中国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
历史地图反映了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它能够将难以表达的含义转为直观的信息。观察下图,结论正确的是( )
A.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
B.中共的最高决策由错误走向正确 |
C.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
D.中国革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御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