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数额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是(    )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A.农业税数额变化大,比重迅速下降,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虽发展,但工商杂税收入无明显变化
C.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D.中国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使关税增加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西摩尼得斯《德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与下列人物的思想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但丁

17世纪中国出现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 B.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
C.正确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D.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