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生研究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
| 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 B.民主共和,三民立宪 |
| 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 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表明他主张
| A.建立农民阶级革命政权 | B.推翻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 |
| C.彻底废除沙皇专制制度 | D.建立各阶级政治协商制度 |
1825年,在美国的印地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
| A.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得到发展 |
|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 |
| C.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
| 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 |
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着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不能说明这些结论的是
| A.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
| B.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
| C.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
| D.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常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
|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
| C.是地主阶级在污蔑诽谤 |
|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 |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能够支持此观点的史料是
| A.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叹:“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创一旦扫地荡尽” |
| B.《贼情汇篡》记载:“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 |
| C.《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 D.洪秀全著书《原道醒世训》,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