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马克垚在《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粮食种植农业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先进的集约化农业,而西欧农牧混合的农业则是生产技术落后的、带有原始性的粗放型农业,在农业发展阶段上比中国的集约化农业落后得多。”可见,“集约化农业”的主要特征是
| A.精耕细作 | B.广种薄收 |
| C.集体耕作 | D.自给自足 |
读图,从中可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 A.黄河流域比长江流域分布更多的城市,显示当时政治经济重心在北方 |
| B.河运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
| C.城市的发展反映当时国泰民安 |
| D.城市大都是某一区域的重要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
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 A.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 | 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
|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 D.经济结构的变化 |
“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国,自之薛 (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 B.“‘中国’一词西周和现在意思一致” |
| C.“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 | D.“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的” |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准确信息是
|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 B.美苏两极格局已结束 |
|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 D.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