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
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摘编自姚会元《中国货币银元》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依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动机和主要措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扫除数千年种种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则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日革命。
——《革命军》
材料二 自世界文明日开,而专制政体一人奄有天下之制可倒。自人智日聪明,而人人皆得有天赋之权利可享。
——《革命军》
材料三 (革命军)以通俗浅显,适合当时社会需要,几乎人手一编,卒赖其言为驱胡建国之本,功不在孙、黄诸公之下。
——《南京临时政府追悼革命先烈祭文》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邹容提出了什么思想?其思想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材料三中说《革命军》为“建国之本,功不在孙、黄诸公之下”。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加以简要说明。
(3)材料一的局限性是什么?材料三中的“驱胡”之意怎样解释?你怎样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强“各国内也有与我们有仇的,也有和我们无仇的”,“我们要杀洋人,当杀那千军万马的人,不要杀那一二无用的洋人”。
——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二 ……一旦开战,“在两军阵前,有进无退,巴不得把他杀尽。洋兵以外的洋人,一概不伤他。洋兵若是降了擒了,也不杀害”,也“不能灭洋人的国”。
材料三 面对洋人,“越恨他,越要学他;越学他,越能报他,不学断不能报”,“即如他的枪能打三四里,一分钟能发十余响,鸟枪只能打十余丈,数分钟只能发一响,不学他的枪炮,能打得倒他吗”?
——陈天华《警世钟》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陈天华在对待洋人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什么看法?
(2)材料二中,陈天华提出了反侵略斗争的一种什么策略思想?
(3)材料三中,陈天华提出了反帝国主义的什么主张?这是对谁的什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说明陈天华在反帝问题上的主张,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维新变法 | D.鸦片战争 |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
请回答: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为什么没有在19世纪末而是在20世纪初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
法国大革命开始至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的二十余年中法兰西不曾间断战争。先有普奥联军的武装干涉,继而是欧洲反法联盟的进攻。拿破仑帝国时期又频繁对外战争直到莱比锡之战,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走向瓦解。
(1)英国参加和组织反法联盟是为了什么?
(2)你怎样看待和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莱比锡之战为什么被称为“民族之战”?
(3)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法国有何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1774年4月华盛顿说:“我想我可以宣布一个事实,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这并不是这个大陆上的哪个政府或任何人的愿望或兴趣所在。”
——《华盛顿传》
材料二 1776年2月华盛顿又说:“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通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我们采取这一必然会促使我们幸福的步骤,是完全应该的。”
——《华盛顿传》
材料三(按:美国独立战争后,农民的债务增加。终于导致了1786年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起义被镇压后。)华盛顿说:天呀,人的行为为什么竟然这样反复无常,出尔反尔!前些日子为了建立我们今天的制度,为了建立我们自己选择和创立的制度,我们还在流血牺牲,可是现在我们又拔出刀来,想要推翻这些制度,这件事真难以解释┅┅如无道理,就要马上运用政府的力量,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世界近代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华盛顿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三华盛顿难以解释的历史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3)华盛顿对“以前共同奋斗,而今又反对”的这种制度认识上的缺陷在哪里?这两着斗争其实是什么性质的矛盾?
(4)材料三华盛顿的立场是什么?从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上看,其阶级实质是什么?
(5)应怎样理解华盛顿在上述三则材料中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