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理事物示意图,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若图示为一组等压线,则

A.①处吹东南风
B.②处风速比①处大
C.甲地位于低压槽线附近
D.乙地处在阴雨天气中

若此图为等温线分布图,且甲、乙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则此时

A.南极考察船正在返航
B.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
C.华北平原小麦生长旺盛
D.地球距离太阳较近

若此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稻梯田俯视图,且a、b、c为梯田边界,则

A.甲线表示分水线,乙线表示集水线
B.a与b的高度差一定等于b与c的高度差
C.①②两处的海拔基本相等
D.在①处肯定能看见②处正在插秧的人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运用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回答26~28题。
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海陆差异

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显著的地区在()

A.中、高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中、低纬度地区 D.高、低纬度地区

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B.在山地地区,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
D.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

当前,交通运输已成为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据此回答23~24题。
如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一般来说,布局城市的理想环境是()

A.山区河谷地带 B.平原地形 C.高原地形 D.丘陵地形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20~22题。

图中d处的地貌类型是()

A.“v”字形河谷 B.洪积扇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洪积一冲积平原

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低
B.线路①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河流Ⅱ经过b村以后()

A.溯源侵蚀加强 B.侧蚀作用减弱
C.堆积作用显著 D.搬运能力增大

该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回答17~19题。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202
8952
18245
3356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405
514
384
288
1344


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