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中国档案出版社
评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上(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集》
材料四: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材料二: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邓小平为什么说特区姓“社”不姓“资”?
(2)这一思想又是怎样在十四大、十五大上进一步进行阐述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代民间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革”中流传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的凤阳花鼓词
请回答:
(1)各段民间花鼓词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发生巨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简述在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段历史上,中共在进行经济建设中有哪些成就?又出现了哪些失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民公社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式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合作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
材料二: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请回答:
(1)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
(2)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