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世纪初,一位诗人描写西撒克逊国王加冕典礼时,写道“美酒四处流溢,大厅喧吵纷纷,小厮急步如梭,侍者应接不暇。酒足饭饱,歌兴起;竖琴铮铮,比赞词;众齐呼:‘噫,基督,光荣与赞叹皆属你!’国王双目炯炯,举殇为天祝酒;旋礼彬彬,礼下众人……”此材料主要说明当时
| A.封建王朝势力强大,国富民强 | B.国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 C.国王王权和教权相结合 | D.国王与臣下的平等地位 |
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图中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 B.①④②③ | C.②①④③ | D.④①③② |
《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
| 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 | 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 |
| 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 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 |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
|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
| 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
| 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
| 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进行改革 |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
|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
|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处理国政 |
|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
|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
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据表可知,汉代察举制( )
| 官僚贵族子弟 |
富豪 |
平民 |
贫民 |
| 69.6% |
6% |
15.7% |
8.7% |
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