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晋国是姬姓封国 | B.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
C.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 D.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
“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其代表性事件是
A.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形成 | B.美国扶持蒋介石打内战 |
C.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发表 | D.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
二战爆发前,英法所推行的绥靖政策的实质是
①牺牲小国利益,谋求大国安全②调整对德政策,以谈判代替冲突
③企图祸水东引,怂恿德国进攻苏联④德国攻势猛烈,英法以守为攻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纪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其霸权的工具 |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
C.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
D.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这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 |
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
A.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 B.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
C.斯大林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 | D.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 |
促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的指挥战争的发明是
A.新式武器的相继问世 | B.新交通手段的出现 |
C.新通讯工具的出现 | D.传统 武器的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