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是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其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
| 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 D.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大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世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
| 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 D.儒家教育取得发展 |
据《汉书•百官公卿志》记载,秦汉时地方沿袭乡里自治制度:百家为一里,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啬夫、游徼。三老管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收赋税,其权尤重;游徼管治安,均由当地推举名望之士充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郡县二级体制难以直接管理乡村 |
| B.秦汉时中央集权制度与地方分权制度相结合 |
| C.乡里自治制度是郡县制度在基层的补充 |
| D.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严格控制下行使职权 |
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A.《易经》 | B.《论语》 | C.《孟子》 | D.《春秋》 |
《礼记•效特牲》中说,同姓不婚,“所以附远厚别”,这表明古人倡导同姓不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约束 | B.礼制的规定 |
| C.血缘的冲突 | D.壮大家族势力 |
1997年,美国正式发表了第一份关于环境问题的年度报告《环境外交—环境与美国对外政策》,表明环境问题成为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的主流。推动美国实施“环境外交”的因素不包括
| A.新经济的出现 | B.国际生态环境的恶化 |
| C.国际局势的变化 |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