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
|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
|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
|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
|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十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北京奥运”、“炒股”、——和“雄起”。其中空格中的两条是对其余8条的准确概括并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它们应该是
| A.西部大开发、解放思想 | B.人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 C.对外开放、大国崛起 | D.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左”倾错谩得以根本纠正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
| 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 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
1956一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是()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②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③以市场经济为保障④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图中烟标提供的信息表明,中国当时正在()
| A.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
| B.进行国营企业改革 |
| C.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
| D.发展中外合资企业 |
9世纪后期,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一些有识之士就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要求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最先提出这些主张的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 | B.资产阶级革命派 |
| C.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 | D.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新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