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地利用它,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1)利用化学转化的方法,可以提高物质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如:用廉价的熟石灰与厨房中的纯碱反应,就可以制取用途广.价格高的烧碱,其化学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化学产品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危险.如:2013年5月4日,央视《焦点访谈》曾曝光我省某地菜田滥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植生姜和大葱的违法行为,该农药的化学式为
,它由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其中氧、硫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属于 变化。
(2)自然界中的水通常是混合物,不同领域对水质的要求不同。生活中软化硬水常用的方法是 。
(3)地球上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3%。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列举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 。
(4)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能用于游泳池消毒、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现需配制100g8%的硫酸铜溶液,根据如图提供的试剂,拟定一个配制方案:
(写出所选试剂和用量即可)。
(5)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现有80g硝酸钾和80g硝酸钠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再分别加50g80℃的蒸馏水,恒温条件下充分搅拌、静置,再冷却至20℃。两只烧杯80℃溶解后的现象和20℃时结晶现象如图二所示。(忽略液体体积变化)
①上述配制的硝酸钾和硝酸钠溶液在40℃时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
②图二中,盛硝酸钾的烧杯在80℃和20℃时的现象是 。(选填字母序号)
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I.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 7(填“>”、“=”或“<”)。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定有 。
Ⅱ.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 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Ⅲ.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查阅文献得知:① 溶解于乙醇的速率较慢,20℃时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4g/100mL;②乙醇密度为0.8g/mL;③氯化钠难溶于乙醇。
(4)20℃时,用小烧杯称取2.0g 固体,加入50.0mL乙醇,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约20分钟,静置,烧杯底部有少量固体,此时上层清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 液。20℃时, 的乙醇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到0.1%)。
(5)取按下表比例配制的乙醇—蒸馏水混合溶剂各20.0mL于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 固体搅拌,至有固体未溶解时,停止加入 。
烧杯编号 |
乙醇体积:蒸馏水体积 |
溶解 的质量/g |
① |
4:1 |
1.1 |
② |
3:1 |
1.4 |
③ |
1:1 |
3.1 |
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在上述三只烧杯中均加入10.0mL相同浓度 的乙醇溶液。搅拌并静置后,发现三只烧杯中均有固体,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烧杯③中固体最少,主要原因是 。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 、测量温度变化、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金属材料的使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
(1)铝是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①铜、铁、铝在自然界中均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但人类大量冶炼和使用金属铝的时间较晚,主要原因是 (填字母)。
A.地壳中铝元素含量较低
B.铝较活泼,难以寻找到合适的物质将其从矿物中还原出来,冶炼技术要求高
②将未经砂纸打磨和打磨过的铝片同时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同一烧杯中,发现一段时间内未经打磨的铝片表面没有明显现象,原因是 ;经打磨过的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中国高铁技术令世界瞩目。如果你是未来的一名高铁设计师,请根据下表给出的信息,选择制造高铁轨道的金属材料。你选择 ,理由是 。
金属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10作为标准) |
铬 铁 银 铜 金 铝 铅 |
(大)9 4~5 2.5~4 2.5~3 2.5~3 2~2.9 1.5(小) |
|
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 |
铝 铁 钾 镁 铬 铜 |
(高)7.73% 4.75% 2.47% 2.00% 1×10﹣2% 5×10﹣3%(低) |
|
金属材料市场价格 (万元/吨) |
银 铜 铬 铝 锌 铅 生铁 |
(高)496 6.87 6.6 2.276 2.267 1.43 0.485 (低) |
(3)某学习小组对实验室制得的一种蓝色固体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告诉同学们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其受热分解生成 、 和 。他们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测定 和 的质量,确定 中 、 的比值。(已知:碱石灰能吸收 和 ,不能吸收 ;B、C、D中药品均足量)
①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 。
②装置中B和C的位置 (填“能”或“不能”)调换。
③ 解完全后需再通入一定量的 ,目的是 。
④B、C反应前后质量增加分别为m g和n g,则 = (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化学课上,某小组同学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了一套简易“供氧器”。
【反应原理】根据设计的“反应器”,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
(2)为制取干燥的氧气,装置接口连接的正确顺序为 (填选项)。
A.a→b→c→d
B.a→b→c→e
C.a→c→b→d
D.a→c→b→e
(3)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检验“储气瓶”氧气已存满的方法是 。
(4)反应发生后,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 。
(5)当反应停止,取出“储气瓶”中氧气的操作为 。
【拓展】图装置还可制取 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金属材料的使用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金属冶炼。利用 与 的反应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金属材料的使用和保护。
①“贵州桥梁”闻名世界。桥梁建造中使用大量钢材作支架,钢是铁的合金,钢的硬度比纯铁的 (填“大”或“小”)
②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里容易生锈,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有 。铁也易被酸腐蚀,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3)比较 、 、 的金属活动性。
①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加入锌粉和铁粉的混合固体中,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得结论: 。
②在上述实验中继续添加一定量硫酸铜溶液,微粒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情况为 时,可得结论:金属活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