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媒体援引英国《卫报》报道称,印度一个农民所种的稻米每公顷单产高达22.4吨,超过了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创出的每公顷19.4吨的世界纪录。对此,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称其为“假家伙”,他认为:水稻需要光合作用,去年当地雨水很多、阳光很少,就不可能有那么高的产量;而且,水稻单产创世界纪录的数据只有实地现场验收才可靠,目前这一世界纪录是事后去调查的,那就不真实。
运用“追求真理,弘扬科学精神”的相关知识评价袁隆平所述的理由是否能充分支持他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目前,“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语汇并迅速走红。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需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我们肩负对人民的责任,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2分)
材料二 成就中国梦,需要你我共同努力,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也是在复兴过程中每个个体自我实现之梦,强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成就中国梦。(12分)
材料一 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某省经济总量明显增加,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但从发展条件看,该省人均资源拥有量少,能源消耗严重。能源消费突出表现在:一是能源供应以省外调入为主,全省85%的煤炭、92%的原油从省外调进或国外进口。二是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1.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两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用能源以重化工业为主。重工业能耗占到工业能耗的80%左右。
材料二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从原来的商品交换广泛渗透到生产协作、技术和信息交流、资金融通以及劳务合作等领域,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严重冲击。为此,我们要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为该省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几点合理化建议。(15分)
(2)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5分)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重要战略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1、图2。
材料二 PM2.5是指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它也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主要是在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通常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大多数城市和农村人口均遭受到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国务院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1)描述图1、图2所示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PM2.5监测和治理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义。(14分)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历经8年期待的收入分配总体方案终于出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GDP(亿元)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
总量 |
519 322 |
24 565 |
7 917 |
比上年增幅 |
7.8% |
9.6% |
10.7% |
注: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整个GDP的比重不到40%,国际惯例一般最低在60%。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
材料三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则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更公平”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并针对反映的经济信息提几点合理化建议。(14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政治生活依据。(16分)
(3)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新兴产业、清洁能源、高利润……”曾经被无数光环笼罩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却在近一时期遭遇了市场寒冬。由于对产业发展良好的心理预期,使光伏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各路资金纷纷涌入光伏产业。同时,我国光伏市场严重依赖外需,受欧债危机的发生、欧盟和美国“双反”调查等因素的影响,近两年,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元气大伤,产能严重过剩,陷入大面积亏损和停产境地。
结合材料,从企业角度为中国光伏制造业走出困境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