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2013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指标 年份 |
私人轿车保 有量(万辆) |
GDP (万亿元) |
人均收 入(元) |
汽车工业销售 产值/GDP(%) |
2005 |
600 |
16.0 |
6 179 |
5.62 |
2007 |
1 149 |
20.9 |
7 668 |
6.70 |
2009 |
1 947 |
30.1 |
10 271 |
6.31 |
2011 |
3 443 |
39.8 |
14 394 |
7.54 |
2013 |
4 322 |
47.1 |
16 241 |
10.40 |
材料二: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工具。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
(2)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
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潮流的背景下,上海世博会第一次提出了“低碳世博”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世博园区内建成了我国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示范区;灯光设备大量采用节能的LED光源;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使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参加世博会的许多国家不断交流和实践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充分展现了科技节能的创新成果,从而打造出一届“绿色的世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博”。
简要回答材料中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12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的蔓延,严重侵蚀人们心灵,尤其对青少年成长危害极大,这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针对互联网和手机“黄毒”对青少年的侵害,我们要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管理好;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倡导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冲击。
材料二: 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我国积极开展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中央和地方各相关部门紧紧抓住斩断传播淫秽色情获利的利益链条这一关键,全面整顿网站、基础运营商、接入服务商、广告代理商等环节和单位,查实一个处理一个,不留死角;加强对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规律性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手机网站传播信息的监管;同时相关部门还提出了工作时间表,具体落实,力争在短时间内收到明显成效。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谈谈对“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重要性的认识。(6分)
(2)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材料二中相关部门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8分)
(12分)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于4月15日上午在海南博鳌开幕。本届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他说,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这是时代赋予亚洲人民的共同使命。他就此提出建议: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发展;分享发展机遇,共迎各种挑战;坚持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安全;倡导互利共赢,深化区域合作。
请运用国家利益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于胡锦涛讲话中要“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需要“倡导互利共赢,深化区域合作”的理解。
(22分)2010年12月10日~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对2011年经济工作进行重大决策和全面部署的关键会议。会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同时指出,做好2011年经济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加强学习、增长本领,转变作风、狠抓落实。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和部署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原因。(16分)
(2)分析说明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对做好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性。(6分)
(16分)2010年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并回答记者提问。此次征求意见,更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将在第一轮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凝聚共识,为绘制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美好蓝图奠定坚实基础。
(1)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对《纲要》的制定提出意见建议?(4分)
(2) 政府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什么需要公众参与,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