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荀子说:“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下列思想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主张的是

A.韩非“法不阿贵”的思想 B.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
C.朱熹“道统论”的思想 D.顾炎武“众治”的思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公正合理 B.人人平等 C.保护弱者 D.注重证据

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C.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削弱皇权加强相权 B.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若有民告官,在秦朝、汉朝、两宋应分别由谁先来授理

A.太尉、刺史、转运使 B.御史大夫、刺史、通判
C.丞相、三司使、军机处 D.御史大夫、州牧、节度使

《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