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樊宏列传》中说:“(樊重)世善农稼,好货值。……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这反映出
| A.重商主义思想在东汉得到提倡 | B.民间农产品的商业化现象较普遍 |
| C.地主田庄中普遍采用奴隶劳动 | D.田庄经济收入多用于购田置地 |
丹尼斯·舍曼等人所著的《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材料说明古希腊( )
| A.直接民主确保人权 | B.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
| C.海外殖民体现霸权 | D.尊崇理性道德作用 |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 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B.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 C.参加亚非会议 | D.改善中美关系 |
程思远回忆:“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做了介绍。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这反映了《论持久战》( )
| A.对国民党抗战产生一定影响 |
| B.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方向 |
| C.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 |
| D.对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 |
民国十三年八月,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表明孙中山先生()
| A.认为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目标一致,过程迥异 |
| B.认为土地国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途径 |
| C.接受俄国式发展道路,确立三大政策 |
| D.尝试寻找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调和与附会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表现了传统文化面对着激烈的中西矛盾冲突而力求保全自身优越性的意向。它带着守旧性,然而它又攀结于民族感情的大树上,容易使人动情。因此,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力倡新文化的人们也未能全然脱却此境此情。”下列解析符合作者思想的()
| A.新文化运动具有创新性 |
| B.中西思想的结合具有合理性 |
| C.新文化运动具有保守性 |
| D.中体西用思想是当时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