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常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2分)群众性休闲文化的兴起是西方工业化对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影响,由此也带来新的社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集体体育项目恰好表现出了群众性休闲文化的复杂性。美式足球和垒球在业余和专业的范围都成了新的兴趣中心。这些运动虽然是以传统游戏为基础,但却是靠规则和仲裁组织起来。他们教导合作与纪律的美德,有为将来的工作和军队生涯做出准备的意义。这也是很好的商业领域,大批以橡胶材料球类为基础的体育器械、专业运动队以及运动场馆,很快成了主要的事业项目。但是运动也是冲动和暴力的表现方式,他们表达非理性忠诚,在1896年开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以后,甚至成了民族主义情感的一种方式。新的闲暇兴趣反映着西方社会中普通民众的一种复杂态度。他们显示出了一种日益增强的世俗主义倾向,宗教行为的重要性下降了。
——据【美】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群众性休闲文化兴起的历史背景。(6分)
(2)结合材料,说明普及美式足球和垒球运动的社会影响。(10分)
(3)材料论述美式足球和垒球运动的“复杂性”,展示了一种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谈谈你对这一方法的理解。(6分)

(24分)留学教育既是社会变迁的反映.也是文化 交流的途径。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甲:公元623年日本在华留学生惠日等上奏天皇:“留于唐国学者,皆学以成业,应唤;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乙: 1870年清政府决定挑选120名12岁左右的学生,分4年派赴美国,每年30名。官方出钱派人到美国留学,最初竟然“无人愿去”!(雷颐《历史何 以至此》)
丙:在1949—1954年间,有1424人经过坎坷挫折和百折不挠的斗争回到祖国,多数是从美(937人)、英(193人)、日(119人)和法国(85人)回来的。到50年代末回国人数增至2500名。其中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李恒德、师昌绪、陈能宽、侯祥麟等是在朝鲜战争后,经过中美多次谈判才得以回国的。(宋健编《百年接力留学潮》)
【史论】
能不能站在人类文明制高点上,勇敢地接纳人类已有文明的成就,是国家盛衰安危的关键。
【问题】
(1)惠日的上奏说明了什么?(2分)
(2)说明清政府组织官派赴美留学的原因,解释为什么最初竟然“无人愿去”。(10分)
(3)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指出20世纪50年代大量留学生回国的意义。(8分)
(4)史实乙和史实丙,哪个更能够证明【史论】,为什么?(4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田地荒芜、水利失修、百姓流离失所。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针砭时弊,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广顺三年(953年),后周规定:“以天下系官庄田(国有土地)仅万计,悉以分赐见佃户充永业”,“百姓既得为永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显德元年(954年),后周下令:“念稼穑之忧,罢非理之差徭,去无名之侵耗”。同年派官员,发丁夫,修治黄河下游各处决口月余。显德二年(955年)五月,世宗下令“毁佛”,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外的寺院 3 万余所,敕额外僧尼一律还为编户。显德五年(958年),颁布《均田图》,派遣官员赶往各地均定田租,查实耕地,“以据田亩,均定税赋”。历朝受到优待的曲埠孔家也被取消特权照平民例纳租。后周实行的改革,促进了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为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带来了由衰败至强盛,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转机。
——摘编自吴枫等编著的《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后周世宗经济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后周世宗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发端于唐宋之际的海洋发展路向,表明我国传统社会的运行轨迹,开始出现了由“头枕三河、面向草原”到“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历史性转折,到宋代出现了“诸蕃惟市舶仅通”的局面,海上对外贸易极其繁盛。东起日本、朝鲜,西到地中海和非洲东部沿线,欧洲、非洲、亚洲50多个国家与中国有贸易往来,宋代中国是亚洲一支最活跃的力量,以中国为中心,与欧洲和非洲连接在一起的亚洲多边贸易网络初具规模,指南针在地中海投入使用,大大促进了地中海交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
——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材料二据《明实录》载,明太祖朱元璋对中书省说:“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而薄来可也。”又说:“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明成祖说:“商税者,国家以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欲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万万矣。”自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正月起至次年三月止,赏赐贡使等项苎丝37 558匹,而全国司库每年额造仅25 741匹。据《皇明世法录》载,明政府下令,“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仗一百,物货船车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后又下令,“片板不许下海,禁革双桅大船。”
——丁长清《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史》
材料三中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但外部世界却对中国兴趣甚浓。哥伦布航行的目标就是契丹,麦哲伦旅行的主要结果是马尼拉这块中西殖民地的建立,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之际我国外贸路径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世界意义。(1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朝海外贸易的主要因素。(6分)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当时世界形势,评述明朝的外贸政策。(7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材料二 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六百年。”
材料三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南北分裂”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4分)
(2)材料二中出现“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分别指出这些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4)“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明理由。(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