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年份 |
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
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
农村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 |
2009 |
12.4 |
9.6 |
15.8 |
5.8 |
2010 |
8.6 |
8.2 |
13.2 |
5.2 |
2011 |
10.1 |
8.7 |
13.7 |
5.1 |
注:2011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365元。
(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6分)
材料二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上演了一幕幕“楼市风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房价直线上扬,但人们的购房热情不减。我国居民购房的目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自住(拥有自己的住房),二是投资(通过出租或炒楼获利)。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其中供求比例和消费需求是重要因素。据统计,至2011年8月,全国空置房达到1.23亿平方米。据调查,有85%以上的人有购房欲望,却有七成人买不起房。
(2)针对当前购房热,请你为消费者提出合理建议,使他们成为理性的购房者。(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沈家大屋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浏阳市龙伏镇。沈家大屋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被誉为“晚晴南方民居标本”、“长株潭最大的清代民居群”。该建筑群布局严谨,庭院错落,嵌以精美的木雕、泥塑、彩绘,中西合璧。由于年久失修,无人照看,沈家大屋多处倒塌,未在但系,抢救保护迫在眉睫。
为切实保护好、利用好沈家大屋,为古人尽责,为后人负责,专家学者吸取其他地区拆旧盖新的教训并借鉴先进经验,建议以建设影视拍摄基地为主体和特色,融民俗展示、文博会展、古代生活体验于一体,打造集古文化、山水、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影视区、休闲区、旅游区,让沈家大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有人认为“要开发就不能保护,要保护就不能开发”。请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10分)
(2)请就如何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作为时尚、低碳代名词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整车设计技术亟待提升、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性能存在差距、能源补给不便、汽车先进节能技术尚未完全掌握、新能源汽车在私人领域的推广仍然面临着“桎梏”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制约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是,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诸多优势,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抱有乐观预期。
结合材料 ,谈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抱有乐观预期”所体现的辩证思维智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古代农业社会。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特定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民族自觉和自信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是“港澳游”、“自驾游”等小康生活的流行语。现今的拜年,不像以往携妻带子走东家跑西家,作揖拜年,而更多的是通过电话、短信、视频拜年。与此同时,西方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在国内尤其是年轻人当中盛行。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回答如何增强和发挥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省情的特点了概括为“一个中心”(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两个基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三个优势”(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不断探索适合本省的发展战略,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行区”,进而形成“东西联动、核心驱动”发展格局。近年来,东北百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园区以“双合、双创”精神为文化内涵,力求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功能范围辐射整个常吉图地区的技术创新及孵化加速园区。“双合”即国内外技术创新合作、国内科研院校与企业合作,“双创”即科技创新、智领创新,为紧邻经济发展再添风采。借助自然生态资源优势,调整产业布局,全省GDP三年上了两个台阶。
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吉林省探索适合本省的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广东是全国经济和人口大省,也是环境压力大、能源资源紧缺的省份。在这种形势下,广东坚持一切从省情出发,实事求是,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把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以技术改造、品牌带动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通过绿色税收、阶梯水价电价等政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积极建设“美丽广东”。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说明建设“美丽广东”坚持“一切从省情出发,实事求是”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