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韦处厚,字德载,京兆万年人。事继母以孝闻,亲殁,庐墓终丧。宪宗初,擢左补阙。礼部尚书李绛请间言:“古帝王以纳谏为圣,拒谏为昏。今不闻进
规纳忠,何以知天下事?”帝曰:“韦处厚、路隋数上疏,其言忠切,顾卿未知尔。”由是中外推其靖密。穆宗立,为翰林侍讲学士。处厚以帝冲怠不向学,即与路隋合《易》、《书》、《诗》、《春秋》、《礼》、《孝经》、《论语》,掇其粹要,题为《六经法言》二十篇上之,冀助省览。帝称善,并赐金币。张平叔以言利得幸于帝,建言官自鬻盐,笼天下之财。宰相不能诘,下群臣议,处厚发十难诮其迂谬,平叔愧缩,遂寝。
敬宗初,李逢吉得柄,构李绅,逐为端州司马。其党刘栖楚等欲致绅必死,建言当徙丑地。处厚上言:“按绅先朝旧臣,就令有过,尚当祓瑕洗衅,况被谗乎!”绅繇是免。方天子荒暗,月视朝才三四。处厚入见,即自陈有罪,愿前死以谢。帝曰:“何哉?”对曰:“臣昔为谏官,不能死争,使先帝因畋与色而至不寿,于法应诛。然所以不死者,陛下在春宫,十有五矣。今皇子方襁褓,臣不敢避死亡之诛。”帝大感悟,赐锦彩以慰其意。
后禁中急变,文宗绥内难,犹豫未即下诏,处厚入,昌言曰:“正名讨罪,何所避讳哉?”遂奉教班谕。无违旧章者。帝虽自力机政,然骤信轻改,摇于浮论。处厚尝独对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使待罪宰相,凡所奏可,而中辄变易。臣乃陛下自擢,今言不见纳,宜先罢。”即趋下顿首,帝矍然曰:“何至是?卿之忠力,朕自知之,安可遽辞以重吾不德?”处厚趋出,帝复召问所欲言,乃对:“近君子,远小人,始可为治。”
大和二年,方奏事,暴疾,仆香案前,一昔薨,年五十六。
处厚姿状如甚懦者,居家亦循易,至廷争,嶷然不可回夺。刚于御吏,百僚谒事,畏惕
未尝敢及以私。推择官材,往往弃瑕录善,时亦讥其太广。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掇其粹要掇:通“缀”,连接 |
B.李逢吉得柄,构李绅构:陷害 |
C.使先帝因畋与色而至不寿畋:打猎 |
D.文宗绥内难绥:平定 |
下列选文中的文句与后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知天下事一言以蔽之 |
B.为翰林侍讲学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
C.遽辞以重吾不德申之以孝悌之义 |
D.处厚姿状如甚懦者求人可使报秦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处厚沉静缜密,为人们推崇。他多次上秦折给皇上,所言忠诚恳切,但他不事张扬,以至礼部尚书李绛误以为皇上听不到忠谏。 |
B.韦处厚忠心耿耿。穆宗皇帝不喜欢读书,韦处厚就摘录《易》《书》《诗》等书中的精华,呈献给皇帝,希望对皇帝有所帮助。 |
C.韦处厚敢据理力谏。当李逢吉的党羽想置李绅于死地,建议把李绅流放到荒蛮之地时,是韦处厚据理力争,使李绅免于被流放。 |
D.韦处厚为人刚直,受皇帝及人们敬重。因敬畏他,百官在禀告事情时不敢掺和私情。但韦处厚在用人方面因善邪不分又被人们讥笑。 |
把文言文中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平叔以言利得幸于帝,建言官自鬻盐,笼天下之财
(2)臣乃陛下自擢,今言不见纳,宜先罢
(3)方奏事,暴疾,仆香案前,一昔薨,年五十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南公某文所书皆建昌南城人①。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计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有之③,今何靳?"策日:“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人之,愿界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醉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注:①南公:即吕南公,北宋学者。建昌:建昌,今汉西南昌一带.②驵:zǎng,市场经纪人.③带: tǎng,库房.④质:抵钾。没:死。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人疑策爱也 爱:喜欢。 | B.今何靳 靳:吝啬。 |
C.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 易:交换。 | D.妻子饥寒不恤也 恤:顾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为公验之 何欺寒人为? |
B.有质钱而没者而不果行。 |
C.不忍移之他人 以炫贾之 |
D.其子与猾驵计 叔卿与之 |
翻译下面的句子(共6分)
(1)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
(2)、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共9分)
沛公旦日从百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加点字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常以身翼蔽沛公
A.籍吏民,封府库 | B.吾得兄事之 |
C.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D.项伯杀人,臣活之 |
下面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今者有小人之言 | B.臣请入,与之同命。 |
C.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D.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
下列各项与“若属皆且为所虏”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重为乡党所笑 | B.籍何以至此 |
C.亚父者,范增也 |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全下列各题。(共18分)
鲁穆,字希文,天台人。永乐四年进士。家居,褐衣蔬食,足迹不入州府。比谒选,有司馈之赆,穆曰:“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弗受。除御史。仁宗监国,屡上封事。汉王官校多不法,人莫敢言。穆上章劾之,不报,然直声振朝廷。
迁福建佥事。理冤滥,摧豪强。泉州人李某调官广西,其姻富民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李之宗人诉于官,所司纳林赂,坐诉者,系狱久。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漳民周允文无子,以侄为后,晚而妾生子,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允文死,侄言儿非叔子,逐去,尽夺其赀,妾诉之。穆召县父老及周宗族,密置妾子群儿中,咸指儿类允文,遂归其产。民呼“鲁铁面”。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荣顾谓穆贤,荐之朝。
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明年奉命捕蝗大名。还,以疾卒。命给舟归其丧。
始穆入为佥都御史,所载不过囊衣。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至是中为治棺衾,乃克殡。子崇志,历官应天尹,廉直有父风。
(节选自《明史·鲁穆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司纳林赂,坐诉者 坐:定罪 |
B.穆廉得其实廉:廉洁 |
C.穆上章劾之,不报报:答复 |
D.穆治之不少贷贷:宽恕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比谒选,有司馈之赆曾不知老之将至 |
B.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泉涓涓而始流 |
C.还,以疾卒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
D.李之宗人诉于官不拘于时,学于余 |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能表现鲁穆为人刚直、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①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②仁宗监国,屡上封事
③理冤滥,摧豪强④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
⑤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⑥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王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人们敢怒而不敢言。鲁穆上奏章弹劾他们,虽没有答复,却因此名声大振。 |
B.富民林某遣人毒死亲戚李某,并霸占其妻,李某族人告官,反被关进监狱,直至鲁穆任福建佥事才弄清真相,惩治了凶犯。 |
C.鲁穆生活简朴,拒绝馈赠,廉洁正直,不畏权贵,执法严明。他的儿子鲁崇志有他父亲的风范。 |
D.鲁穆在福建任福建佥事时,家人犯了法,鲁穆依法治罪,毫不宽恕,因而博得杨荣的赞赏。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②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按:巡查 |
B.责以督率修缮责:责备 |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望:怨恨 |
D.擅举人自代擅:擅自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B.请以每岁三月比去,以手阖门 |
C.而谦每议事京师夜缒而出 |
D.一动则大事去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于谦正直的一组是()
①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②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③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④太行伏盗皆避匿⑤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⑥劾谦以久不迁怨望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④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小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将来长大后可以做救世的宰相。 |
B.于谦做事有魄力,能为百姓着想,从而得到皇帝赏识,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 |
C.由于于谦不向当时把持朝政的“三杨”行贿,而受到打击陷害,被捕入狱三个月。 |
D.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张迁都,于谦果断地阻止了这一行动,安定了民心。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3)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贻诸弟砥石命(并铭)
唐·舒元舆
①昔岁吾行吴江上,得亭长所贻剑。心知其不莽卤,匣藏爱重,未曾亵视。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见惨翳积蚀,仅成死铁。意惭身将利器,而使其不光明之若此,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
②数月后,因过岐山下,得片石,如绿水色,长不满尺,阔厚半之。试以手磨,理甚腻,文甚密。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问于切磋工,工以为可为砥,吾遂取剑发之。初数日,浮埃薄落,未见快意。意工者相绐,复就问之,工曰:“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但积渐发之,未一月,当见真貌。”归如其言,果睹变化。苍惨剥落,若青蛇退鳞,光劲一水,泳涵星斗。持之切金钱三十枚,皆无声而断。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
③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以此益知人之生于代,苟不病盲聋喑哑,则五常之性全;性全则豺狼燕雀亦云异矣。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于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
④吾常睹汝辈趋向,尔诚全得天性者。况夙能承顺严训,皆解甘心服食古圣人道,知其必非雕缺道义,自埋于偷薄之伦者。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①已十九晦矣。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吾闻此,益悲此身使尔辈承顺供养至此,亦益忧尔辈为穷窭而斯须忘其节,为苟得眩惑而容易徇于人,为投刺牵役而造次惰其业。欲书此为戒,又虑尔辈年未甚长成,不深谕解。
⑤今会鄂骑归去,遂置石于书函中,乃笔用砥之功,以寓往意。欲尔辈定持刚质,昼夜淬砺,使尘埃不得间发而入。因书为《砥石命》,以勖尔辈,兼刻辞于其侧曰:
⑥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砥之而扬。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仲兮季兮,无坠吾命乎!
(选自《唐文粹》,江苏古籍出版社)
【注】①兔魄:月亮的别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意:猜想,料想 |
B.意工者相绐,复就问之就:趋向,前去 |
C.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愈:胜过,超过 |
D.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利:锋利,锐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生前为造化剩物如今人方为刀俎 |
B.吾遂取剑发之杳不知其所之也 |
C.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D.日丐于他人之门而君幸于赵王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A.吾因叹以为金刚 / 首五材 / 及为工人铸为器 / 复得首出 / 利物以刚质铓利 / 苟暂不砥砺 / 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 / 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
B.吾因叹以为金刚 / 首五材及为工人 / 铸为器复得首 / 出利物以刚质铓利 / 苟暂不砥砺/ 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 / 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
C.吾因叹 / 以为金刚首五材 / 及为工人铸为器 / 复得首出利物 / 以刚质铓利 / 苟暂不砥砺 / 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 / 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
D.吾因叹 / 以为金刚首五材 / 及为工人铸为器 / 复得首出利物 / 以刚质铓利苟 / 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离家一年多的舒元舆给弟弟们寄磨刀石时写的一封信,对弟弟们进行谆谆的告诫。 |
B.由宝剑锋从磨砺出,作者推想到人的品德学问,也要努力磨炼才能进步,否则就要后退。 |
C.为勉励几位弟弟砥砺德行,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教育弟弟们,可谓用心良苦。 |
D.作者在家的弟弟被生活所困,忘记了砥砺品行节操,对此作者深感忧虑和悲伤。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3分)
(2)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已十九晦矣。(3分)
(3)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仲兮季兮,无坠吾命乎!(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