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欲得君作记,君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①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山居者,指隐士。 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欲得君作记渠:他 B.非深山之中特:只
C.欺松桂而云壑者多矣诱:欺骗 D.药不二贾:出售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君以我故为之尔无忘乃父之志
B.子何疑积土成山,风雨兴
C.请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今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今为儿女子所知今其智反不能及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伪隐者讽刺否定的一项是( )
①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②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③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 ④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
⑤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     ⑥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⑥

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别具一格。题为“市隐斋记”,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从题外作淋漓发挥,以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中于利禄之徒的丑恶面目。
B.作者从“夫隐,自闭之义也”说起,认为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处,以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笞痛骂了现实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
C.古人认为“隐”有大小之别,小隐是因为刚刚隐居的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去,“大隐 ”因为道行深,可以不诱于外物,所以可以隐在闹市。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把第I卷文言文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3分)
②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3分)
③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言文
韦珍字灵智,少有志操。高祖初,蛮首桓诞归款,朝廷思安边之略,以诞为东荆州刺史。令珍为使,与诞招慰蛮左。珍自悬瓠①西入三百余里,至桐柏山,穷淮源,宣扬恩泽,莫不降附。淮源旧有祠堂,蛮俗恒用人祭之。珍乃晓告曰:“天地明灵,即是民之父母,岂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已后,悉宜以酒脯代用。”群蛮从约,至今行之。凡所招降七万余户,置郡县而还。以奉使称旨,除左将军、乐陵镇将,赐爵霸城子。
萧道成司州民谢天盖自署司州刺史,规欲以州内附。事泄,为道成将崔慧景攻围。诏珍率在镇士马渡淮援接。时道成闻珍将至,遣将苟元宾据淮逆拒。珍乃分遣铁马,于上流潜渡,亲率步士与贼对接。旗鼓始交,甲骑奄至,腹背奋击,破之。珍乘胜驰进,又破慧景,拥降民七千余户内徙,表置城阳、刚陵、义阳三郡以处之。高祖诏珍移镇比阳,萧责②遣其雍州刺史陈显达率众来寇。城中将士咸欲出战,珍曰:彼初至气锐,未可便挫,且共坚守,待其攻我疲弊,击之未晚。”于是凭城拒战,杀伤甚众。相持旬有二日,夜开城门掩击之,贼遂奔溃。
迁显武将军、郢州刺史,在州有声绩,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赐骅骝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内孤贫者,谓曰:“天子以我能绥抚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当。”遂以所赐悉分与之。
(选自《魏书》卷四十一,有删节)
注释:①悬瓠,地名。②萧责,萧道成部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桐柏山,穷淮源穷:走到尽头
D、以奉使称旨称:符合
C、规欲以州内附规:规定
D、表置城阳、刚陵、义阳三郡以处之表:表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珍乃晓告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于上流潜渡于今无会因
C.未可便挫,且共坚守 且在邦域之中矣
D.遂以所赐悉分与之 为贼所杀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韦珍奉公爱民的一组是 ( )
①至桐柏山,穷淮源,宣扬恩泽
②天地明灵,即是民之父母
③以奉使称旨,除左将军
④规欲以州内附
⑤亲率步士与贼对接
⑥遂以所赐悉分与之

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珍在少数民族地区用朝廷恩泽感化安抚百姓,收服了许多蛮夷之地;还通过巧妙的说服,使少数民族革除了以活人祭祀的陋习。
B.韦珍一心为公,功绩卓著,朝廷奖赏他,他没有将朝廷的赏赐独自享用,而是全都分给了州内的孤寒贫穷者。
C.面对来犯之敌,韦珍并不急于出战,凭借城防与敌人相持,伺敌疲顿,趁夜掩杀。比阳一战,显示了韦珍的军事才能。
D.萧道成指使手下的谢天盖自封刺史,与朝廷对抗,韦珍亲率大军采取分兵合围的方法大败敌人,并将投降的七千余户全都内迁。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事泄,为道成将崔慧景攻围。
译文:
⑵彼初至气锐,来可便挫,且共坚守。
译文:
⑶天子以我能绥抚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当。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翁公平寇记
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忽有贼迤逦从西北来,大举袭入潮阳,自号为兵。是时邑无长史久,潮州府通判翁公梦鲤适备倭而督兵行县,与守备陈学翦、指挥亦孔昭俱。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乃夜缒城上,鼓噪而入。时守者皆偃甲卧,贼众两千人号万人猝至,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贼因环啸城上,城中闻之大恐,以为倭寇入也。于是公即勒兵戒严,而自骑往见贼,问贼何来状,贼中相顾愕然,窃惊怪之。顾贼业已入城,即不下。公乃部署吏士分布诸要路,而调守备军于郊。贼亦分队焚烧边城庐舍,城中愈益恐,咸奔依公所,男女以万计。公为感泣,露祷:“愿身先士卒,受矢石,为百姓请命。”父老无不流涕。
时有上书者,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公从其计。于是益调诸路援兵,兵自远近至者盖数千人。得所捕者,公辄手斩之以徇,贼气遂沮。而邑人刘应望等皆以诸生起兵属公,城中军威大振,斩首二十三级,捕虏一十三人。会天大雨,贼兵愈益溃乱,自相蹂踏。而守备、指挥等军,复进攻西南路,与公兵合,因夹击之,斩首一十五级,捕虏二十三人,获伪倭首一人,夺回虏中男女二十人。于是贼自度力不支,因北退保城隅,进退无路。而城外四面皆我兵,往往奋喊邀战,从雉堞中掩击之,矢石入城中如雨,所击杀又数十人。贼人大败窘甚,我兵犹殊死战。相持至暮,有逾城遁者,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后者莫敢出。贼乃蒲伏号泣求生,愿以残虏退。城中父老亦以为言,公因传令,北开城门放逐之。贼投戈袖手裹疮驰,从间道去。于是城中案堵如故,公因抚其众而还。
初公既用父老言四召壮士士无不望风响应者其临阵授策无大小皆推诚与之以故人亦乐为之用而得其死力其搴旗获级之赏未尝逾时也至士有杀伤死者,亲为医药临视之,闻者无不叹息泣下,其感人如此。
(选自《潮阳县志》,有删改)
[注]①潮阳:今广东潮阳一带,时属潮州府。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公即勒兵戒严统率 B.顾贼业已入城回头看
C.公辄手斩之以徇巡行示众 D.贼乃蒲伏号泣求生痛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城中闻之大恐
B.咸奔依公所所击杀又数十人
C.因夹击之公因传令
D.适备倭而督兵行县鼓噪而入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表明平寇取得胜利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乃夜缒城上②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
③复进攻西南路④因北退保城隅
⑤从雉堞中掩击之⑥我兵犹殊死战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规模袭入潮阳的贼人不知通判翁公在城内,在夜里用绳子攀往城顶,进入县城。
B.翁公独自骑马往见贼人,探听虚实,反而使贼人既惊且怪。
C.在守备、指挥率领的军队与翁公带领的士兵共同夹击下,终于捕获倭寇首领一名,且解救被抓男女二十人。
D.走投无路的贼人号泣着请求放他们一条生路,而城中父老也替贼人说情,于是翁公传令打开城门放行。

断句和翻译。
⑴给文末一段文字用“/”符号断句。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
②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杨善会,字敬仁,弘农华阴人也。父初,官至毗陵太守。善会大业中为鄃令,以清正闻。
俄而山东饥馑,百姓相聚为盗,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皆克捷。其后贼帅张金称众数万,屯于县界,屠城剽邑,郡县莫能御。善会率励所领,与贼搏战,或日有数合,每挫其锋。炀帝遣将军段达来讨金称,善会进计达,达不能用,军竟败焉。达深谢善会。后复与贼战,进止一以谋之,于是大克。
金称复引渤海贼孙宣雅、高士达等众数十万,破黎阳而还,军锋甚盛。善会以劲兵千人邀击,破之,擢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金称稍更屯聚,以轻兵掠冠氏。善会与平原通守杨元弘步骑数万众,袭其本营。武贲郎将王辩军亦至,金称释冠氏来援,因与辩战,不利,善会选精锐五百赴之,所当皆靡,辩军复振。贼退守本营,诸军各还。
于时山东思乱,从盗如市,郡县微弱,陷没相继。能抗贼者,唯善会而已。前后七百余阵,未尝负败,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会太仆杨义臣讨金称,复为贼所败,退保临清。取善会之策,频与决战,贼乃退走。乘胜遂破其营,尽俘其众。金称将数百人遁逃,后归漳南,招集余党。善会追捕斩之,传首行在所。帝赐以尚方甲槊弓剑,进拜清河通守。其年,从杨义臣斩漳南贼帅高士达,传首江都宫,帝下诏褒扬之。
士达所部将窦建德,自号长乐王,来攻信都。临清贼王安拥兵数千,与建德相影响。善会袭安斩之。建德既下信都,复扰清河,善会逆拒之,反为所败,婴城固守。贼围之四旬,城陷,为贼所执。建德释而礼之,用为贝州刺史。善会骂曰老贼何敢拟议国士恨吾力劣不能擒汝等我岂是汝屠酤儿辈敢欲更相吏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凛然有节。建德犹欲活之,为其部下所请,又知终不为己用,于是害之。清河士庶莫不伤痛焉
——选自《隋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遗憾
B.擢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提升,提拔
C.复扰清河,善会逆拒之抵触,不顺从
D.反为所败,婴城固守绕,围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乘胜遂破其营,尽俘其众其年,从杨义臣斩漳南贼帅高士达
B.善会大业中为鄃令复为贼所败,退保临清
C.破黎阳而还,军锋甚盛建德释而礼之,用为贝州刺史
D.善会率励所领,与贼搏战金称释冠氏来援,因与辩战

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会进计(于)达,达不能用 B.金称释冠氏来援,因与辩战,(金称)不利
C.取善会之策,频与(金称)决战 D.善会逆拒之,反为(建德)所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段达讨伐金称,善会进献计谋,未予采纳,段达失败。后来的战斗中,段达采纳了善会的谋略,大大地打败了金称。
B.那时崤山以东地区时局混乱,百姓纷从盗贼,官府势力微弱,很多郡县被盗贼攻陷。当时能够抵抗强盗的人,只有善会。
C.善会英勇善战,斩杀了金称,将金称的首级送到了皇帝所在的地方,跟从杨义臣斩杀了士达,将士达的首级送到江都宫。
D.建德打败了善会后,因为部下的请求,想让善会存活下来,但又考虑到善会终究不能为自己所用,最终还是杀害了善会。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善会骂曰老贼何敢拟议国士恨吾力劣不能擒汝等我岂是汝屠酤儿辈敢欲更相吏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凛然有节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杨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皆克捷。
②贼围之四旬,城陷,为贼所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其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计:账册
B.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觞:酒杯
C.而力未逮者二十年逮:达到
D.世之都三公位都:处在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A.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B.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C.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D.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

(2)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

(3)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遥襟甫畅甫:刚,顿时
B.纤歌凝而白云遏遏:阻止
C.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舛:顺利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远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地势极而南溟深 B处涸辙以犹欢
觉今是而昨非臣以险衅,夙遭悯凶
C觉宇宙之无穷 D目吴会于云间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与例句加点的字活用情况相同的是()
例句:目吴会于云间
A水击三千里 B策扶老以流憩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D襟三江而带五湖
在“奉宣室以何年”一句中,作者用了谁的典故,是为了说明什么?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
⑵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