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材料和我国西北某区域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示区域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优势农业——棉花种植,成为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在棉花生长早期,为了促进棉花生长,广泛使用了塑料地膜。但经测量,连续种植地膜棉15年以上的棉田,每亩含膜最高达25.6千克,最低13.8千克,平均每亩膜残留量15.48千克。
材料二  图示区域气候资料表

月份
3月
6月
9月
12月
气温(℃)
7.5
23.5
19.4
-3.4
降水(mm)
6.7
7.7
5.3
1.7

 
(1)描述图示区域耕地分布特征,并简要评价该区域发展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
(2)简析该区域在棉花生长早期广泛使用地膜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残留塑料地膜对土壤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6年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上午由北京地球村、自然之友、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料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骑行北京周”活动拉开帷幕。组织者希望借媒体之声呼吁有车族放弃“四个轮子”更多选择“两个轮子”出行。
“无车日”的目的是为了 ()

A.反对私家车,拒绝汽车
B.以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替代所有的机动车辆
C.节省能源,彻底改变我国目前能源短缺的状况
D.旨在通过“无车日”引导人们选择更节约的方式生存和发展

今天,“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热门话题。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日常消费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B.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C.少用普通电池,多用蓄电池       D.尽量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吊白块” ④利用农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止病虫害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十一五”期间,我国把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放在工作重点的首位。回答10-11题。
10、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A.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B.多投入,多产出
C.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D.发展粗放农业,改善环境
11、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B.资源利用率高,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C.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D.人口数量庞大,资源利用率低,短缺越来越严重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据此判断6--7题。
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 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② 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③ 使用高效化肥④ 采用生物防治虫害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为解决食品安全,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要求()
① 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② 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③ 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 ④ 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