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图1)
(1)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要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氢气,请将所选装置接口按从左到右顺序连接为.
(2)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
a,用
制氧气应选用作为发生装置(填装置序号).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b.如用
溶液制氧气,除
溶液外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填名称).如图2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种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块状固体和液体接触,反应发生;关闭弹簧夹后,产生的气体将液面压回,使固体和液体分开,反应停止.用
溶液制氧气时,(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此装置.
c.实验室还用
来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
与
的混合物ag加热一段时间,得到bg固体,将得到的固体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后,又得到cg固体,则
分解率为.(用含a,b.c的式子表示)(提示:
的分解率是指已分解
质量与原加入
质量之比.)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改变,但质量是否改变了呢?为此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实验方案】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MnO2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填“左边”、“右边”或“中间”),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右边。
【解释与结论】甲小组的结论为:,
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乙小组的指针偏向右边是因为。
【反思与与评】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你得到的启发是。
(10分)下图中的甲、乙两套装置都可以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反应属于(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2)另一同学用乙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了以下四个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②不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③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④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比较(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比较(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结论。
(3)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同学们查阅资料获取到这样一条信息:“点燃的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对燃烧或灭火有什么新的认识
某兴趣小组同学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很多物质都能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于是,同学们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分别取相同质量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不同质量的MnO2,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实验过程】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MnO2的质量 |
测量数据 |
|
Ⅰ |
0.1g |
9 mL |
Ⅱ |
0.2g |
16 mL |
Ⅲ |
0.4g |
31 mL |
【实验分析】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评价】
有同学提出在上述实验中测量______________同样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实验反思】
除了催化剂的质量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外,催化剂的_________(写一种)也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你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同学对双氧水制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究。
(1)利用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测量氧气体积的装置,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 接C(填接口编号)
(2)A瓶中原有的空气对氧气体积测定(填”有或没有”)影响?
(3)图乙装置也可以用来测量反应中生成的氧气体积。
为了较准确的测量氧气体积,在读取量气管中液面读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两点)如管中出现左低右高,应将水准管(填“上移”,“下移”“不动”)
某校初三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前往某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们取回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
甲组同学:
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再根据体积换算为质量,最后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右图为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装置,并测量CO2的体积。(其他仪器省略)
(1)下图中左侧的橡皮管的作用是。下图中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
(填操作方法)可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此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乙组同学:
【查阅资料】1.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2.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分
取样品,研成粉状后,按下图进行实验。
(1)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打开弹簧夹C,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③称量F的质量;
④关闭弹簧夹C,慢慢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直至D中无气泡冒出;
⑤打开弹簧夹C,再次快速通一段时间空气;
⑥称量F的质量,计算前后两次质量差。最后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2)问题探究:
①产品研成粉状的目的;
②B装置的作用是;
G装置的作用是。
③若没有E装置,则测定的CaCO3的质量分数会(填“偏大 偏小 不变”)。
④在步骤②打开弹簧夹C,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
总结反思:
(1)甲组同学们认为即使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测定的结果仍不一定准确,甲组中,可能造成实验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小的原因是。
(2)在乙组实验步骤中,可能造成实验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大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