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甲、乙两化学小组安装两套如下相同装置,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探究影响 H 2 O 2 分解速率的因素。

(1) 下列方法能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是
A、将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颈部能形成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锥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热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位置,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将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动,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2)MnO2催化 H 2 O 2 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甲小组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完成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温度
催化剂
浓度
甲组实验Ⅰ
探究 H 2 O 2 分解速率的影响
25℃
二氧化锰
10 m l 2% H 2 O 2
甲组实验Ⅱ
25℃
二氧化锰
10 m l 5% H 2 O 2

(4)甲、乙两小组得出如图数据。

①甲组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浓度越大, H 2 O 2 分解速率;
②由乙组研究的酸、碱对 H 2 O 2 分解影响因素的 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 H 2 O 2 (填"酸"或"碱")性环境下放出气体速率较快;乙组提出可以用 B a O 2 固体与硫酸溶液反应制 H 2 O 2 (已知还生成另一种物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支持这一方案的理由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化学药品柜中发现一瓶保管不当,标签模糊不清的无色溶液,(如图)且实验员告诉小组成员该溶液显碱性;已知这瓶溶液是以下四瓶溶液中的其中一种:H2SO4溶液、NaOH溶液、FeCl 3溶液、Na2CO3溶液。小组成员小强和小红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提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1)小强和小红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溶液不可能是溶液和溶液;
只可能是其他两种溶液中的一种。
(2)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是何种溶液,请你帮小强和小红设计实验方案,叙述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实验仪器,限选以下试剂:氯化钡溶液、锌粒、澄清石灰水、食盐水、稀盐酸)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小强同学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步骤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后,Na2CO3溶液中显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性;
步骤2:小强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白色沉淀为(写化学式)
步骤3:把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选填字母):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碳酸钠溶液
[实验猜想] 步骤3所得滤液中溶质可能为:①NaCl Na2CO3
②NaCl CaCl2和NaOH;
③NaCl Na2CO3和NaOH; ④…
[实验验证](提示: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关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猜想③成立

[反思评价] 有同学提出将CaCl2溶液改为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红色消失,则证明猜想③成立。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其理由是:

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小燕完成该实验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其有明显错误(填字母序号)。

(3)操作⑤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
等措施。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 (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5)小燕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燕将除去泥沙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假定杂质只有MgCl2、CaCl2两种):

①提供的试剂: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KOH溶液、饱和NaCl溶液。
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是    
②在滤液中加盐酸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井水中也因为含有较多的MgCl2、CaCl2而不能直接饮用,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作用。
(7)已知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40℃时,100g蒸馏水中溶解g
硫酸钠达到饱和。将该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90℃,
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闭的NaOH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完成了实验探究。
假设1:只含NaOH; 假设2:含NaOH和Na2CO3; 假设3:只含Na2CO3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说明假设1不成立,假设2或假设3成立。
(2)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如下:

①“操作1”的名称是,其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②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作用是
③加酚酞检验“溶液B”的现象是

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和HCl。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三):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猜想(四):废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Cl。
【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一)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1)为验证猜想(二),小强同学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你认为小强的实验___ ___(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二)的正确性,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小丽为验证猜想(三),选用大理石做试剂。若猜想(三)是正确的,验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验证猜想(四)是否正确,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氯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氯化钾溶液
【拓展与应用】
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根据HCl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________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