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酸碱盐知识后,小美对妈妈焙制糕点用的小苏打很感兴趣,她把小苏打带到实验室与小刚一起进行探究.
(1)小美取少量小苏打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说明小苏打的水溶液显
(2)小刚在烧杯内放入少量小苏打,向其中滴加稀盐酸,立即有
(3)小美想:糕点非常松软,是不是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了
气体呢?于是她如图装置对小苏打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导管口的确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当导管口不再有气泡产生时,试管内仍有白色固体,她猜测剩余固体可能是:①
;②
;③
.小刚认为猜想
(4)小美和小刚继续探究固体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 |
产生白色沉淀 |
试管内剩余的固体为
|
通过实验证明小苏打受热会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右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 。
(3)小芳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1/5。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5)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 45 mL).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 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 mL刻度处,并按上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 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化学实验老师整理药品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他让小刘和小赵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而变质?
(2)进行猜想:药品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A.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B.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C.。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下表是对猜想A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示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②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
①滤液不变色 ②有气泡产生 |
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 |
请你另选择一种猜想参与探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②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
① |
|
② |
(4)原理与用途:
①农业上一般采用氢氧化钙改良性土壤(选填“酸”或“碱”)。
②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发生反应的缘故,因此氢氧化钙应保存。
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用上图仪器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该装置既可制取氢气又可制取氧气,应选(填序号)。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E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若不加油层会使测定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关注物质变化过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很有必要。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A.探究燃烧的条件 B.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 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B中,中间试管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4)请总结出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条件
(5)写出防止铁制品锈蚀的一种方法。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置
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
的优点是。
(3)欲使用装置
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填"
"或"
")端通入;欲使用装置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填"
"或"
")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填字母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