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黑色粉末,该粉末是由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假设】(1)黑色粉末是铁粉
(2)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
(3)黑色粉末是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设计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片刻后加热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填写下表空白:(不考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可能发生反应)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
结论 |
|
猜想(1)成立 |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2) |
|
猜想(3)成立 |
【实验结论】经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3)成立.
【反思评价】
(1)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2)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设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
(3)猜想(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某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两组兴趣实验(a、b管的体积相等,夹持装置已略去)。
【资料】(1)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2)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1)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关闭K,向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90℃的热水至图中虚线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管中的现象是。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对比a、b管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2)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关闭K,分别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体积的氢气于两管中。再将镁条和大理石分别置于a、b管口内,向烧杯内逐滴加入浓盐酸,a、b管内均有气泡产生,其中a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待两管内液体恰好全部排出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浑浊。一段时间后,打开K,此时观察到a、b管中的现象是。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组同学用下图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X的名称是 ;有孔塑料隔板上的固体物质为 (填名称)。
②实验前,关闭活塞,向X中加入水使X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保持不变说明 。
③为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B装置中盛放饱和NaHCO3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要得到干燥的CO2,C装置应盛放 (填“试剂名称”)。
④装置B、C中所装试剂的顺序不可以颠倒,理由是: 。
(2)乙组同学围绕C还原CuO产生的红色固体是否一定是Cu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在空气中高温灼烧时,CuO会分解生成Cu2O;Cu2O粉末呈红色,在高温下性质稳定;②Cu2O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如在稀硫酸中:Cu2O+H2SO4=CuSO4+Cu+ H2O。
【提出猜想】猜想Ⅰ:红色固体是Cu;猜想Ⅱ:红色固体是Cu2O;猜想Ⅲ:红色固体是 。
【实验探究】同学们又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 g ,在空气中高温灼烧,直到质量不再发生改变,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b g 。并进行数据分析:若a = b,则猜想成立;若b>a,则说明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物质。
②第二组同学没有用测量质量的方法也得出了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的结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法是。(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解释与结论】 根据实验探究,可知C还原CuO时除了发生2CuO+C2Cu +CO2↑的反应外,还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拓展延伸】同学们又就Cu2O是否具有氧化性展开了讨论,请你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
几位同学理化生实验考试中做了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实验,考完后对两者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的组成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甲同学猜想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钠;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①两位同学中有位同学的猜想是不正确的,请你帮他分析原因。②你再提出一个正确的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或,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 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方案1 |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成红色 |
白色物质 为Na2O |
方案2 |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白色物质 是。 |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
小张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他对这瓶NaOH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可知该NaOH固体已变质。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该同学为进一步探究固体中是否还含有NaOH,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目的是,
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少量试液,现象为,
其结论是固体样品中(填“存在”或“不存在”)氢氧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