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
|
中共一大(1921年) |
中共二大(1922年) |
中国社会性质 |
未阐述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革命目标 |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
最低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
革命对象 |
资产阶级 |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
革命力量 |
工人、农民和士兵 |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
A.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
C.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 D.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zhài,病),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尤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下列表述是对梁启超这番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
A.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养 | B.提倡西学,反对愚昧 |
C.国民应当为国家而献身 | D.发展教育,振兴中华 |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十分欣赏挂在某古代思想家纪念馆大殿内的一副楹联,全联是:“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这位思想家曾指出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
D.“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中认为“惟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作者意在说明
A.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平等、进化思想 |
B.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民主的障碍 |
C.否定孔子的绝对权威,提倡个性的发展 |
D.中国启蒙思想滋生,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 |
《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值得商榷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④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A.②③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儒学自汉代以来便被尊为庙堂之学,居于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道教和佛教予于补充。一般而言,欲建功立业,发愤进取,应以①为信条;若遭遇挫折,重视修身养性,当理解②学说之可贵;而屡遭打击,万念俱灰,则用③安慰创
伤累累的心灵。
A.①儒学②道学③佛学 | B.①道学②佛学③儒学 |
C.①佛学②儒学③道学 | D.①儒学②佛学③道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