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
| |
中共一大(1921年) |
中共二大(1922年) |
| 中国社会性质 |
未阐述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革命目标 |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
最低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
| 革命对象 |
资产阶级 |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
| 革命力量 |
工人、农民和士兵 |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
A.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
C.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 D.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 A.《辛丑条约》 | B.《凡尔赛合约》 | C.《开罗宣言》 | D.《波茨坦公告》 |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
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
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
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
|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实施新经济政策 |
|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 D.进行工业化建设 |
一部反映十月革命初期苏俄历史的电视剧中有这样的场面: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与该场景有关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农业集体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