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 ( )
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
B.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
C.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弊端 |
D.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
“宗教改革以来的社会化潮流也使新教各派积极从事社会文化活动,参与社会改革,把建立人道主义社会秩序作为教会的神圣职责”。能够论证该观点的史实有
A.马可·波罗介绍了东方文明 | B.利玛窦传播了东西方文化 |
C.克伦威尔打败王党军队![]() |
D.19世纪末,传教士在山东的活动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533--1603)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这段话主要是针对
A.法国 | B.西班牙 | C.荷兰 | D.意大利 |
“虽然1937年的中国事变表面上是由关东军策划的一个地方事件,但实际上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有预谋的阴谋。……自从关东军成功侵占东北以来,军国主义者就以牺牲文官政府为代价,一举跻身于国家政治。……他们冷酷地追求权力,公开宣扬扩张,乐意诉诸恐吓和暗
杀等手段,这暗示了某种非正常行为。” 材料表明七七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全面侵华蓄谋已久
B.“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的成功启示
C.日本武人专政取代文官政府的斗争手段
D.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方面的。同时,也很少见到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有些辨论本来可以用来维护已建立的秩序和现状的,却一点不被重视——事实上,闭口中不谈”。杜威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运动 | D.一二•九运动 |
某一历史名城位于今天的经济开放区内,它曾是隋朝大运河的枢纽、唐朝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和太平军北伐的出征地,这一城市是下图中所示的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