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
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D.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卢梭认为,“人民主权”的实质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公意”的特点在于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基于共同利益、针对共同目标、符合共同幸福而具有的共同意志。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封建王权 B.阐明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C.否定了宗教神学 D.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信仰得救 D.因信称义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否定教皇权威
C.提倡因信称义 D.肯定人和人性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观点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因为亵渎耶稣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通过送礼疏通关系,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倡人在现世生活的享受 B.揭露教会腐败
C.鼓动人们去反对天主教会 D.反对禁欲苦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