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A. |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 B. | 东北野战军 |
C.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D. | 中国人民志愿军 |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A. | 九一八事变爆发 | B. | 全面抗战开始 |
C. | 太平洋战争爆发 | D. | 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年份 |
1912 |
1913 |
1914 |
1915 |
工厂数(家) |
46 |
46 |
12 |
2 |
A. |
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
B. |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
C. |
国货运动的推动 |
D. |
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
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A. | 顺应时代潮流 | B. | 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
C. | 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 D. | 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 | 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 B. | 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
C. | 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 D. | 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