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表,可推测 ( )
| 溶液 |
双缩脲试剂 |
碘液 |
斐林试剂 |
| 甲 |
+ |
- |
- |
| 乙 |
- |
++ |
- |
| 甲、乙混合 |
+ |
+ |
+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下列关于活动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油脂检测实验中,换上高倍物镜后,调粗准焦螺旋,观察被染色的颗粒 |
| B.检测蛋白质时将双缩脲试剂A和试剂B同时加入,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
| C.油脂鉴定中50%乙醇溶液的作用是洗去多余的染料 |
| D.还原糖的检测中,不需加热也能观察到红黄色沉淀的出现 |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几个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适中范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P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光照强度 |
| B.乙图Q点在高CO2浓度下要进一步提高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可适当调节环境温度 |
| C.丙图Q点之后3条曲线的走势是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呈逐渐下降趋势 |
| D.干旱初期,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甲图来说明 |
人体红细胞产生ATP的部位及所需ATP的主要来源是( )
| A.线粒体、有氧呼吸 | B.细胞溶胶、无氧呼吸 |
| C.线粒体、无氧呼吸 | D.细胞溶胶、有氧呼吸 |
下列关于细胞内合成 ATP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溶胶都能形成 ATP |
| B.只要供给二氧化碳,叶绿体就能形成 ATP |
| C.在叶绿体中形成 ATP 需要光能 |
| D.在线粒体中形成 ATP 需要氧气. |
图甲表示温度对淀分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To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
|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
| 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
|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