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同学按下表所示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有关实验。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50%酒精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X染液
线粒体
C
菠菜叶
清水
叶绿体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0.3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E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清水、解离液、
0.3 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将上述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回答:
(1)上述实验中需要的材料用具除显微镜外,还需刀片、镊子、滴管、吸水纸、                    
(2)A组实验目的是                   ,50%酒精的作用是           
(3)B组实验的X染液是           ,显微镜下看到的线粒体呈           色。
(4)在C组实验中,通常取材是取菠菜叶的                
(5)在E组实验中,显微镜下看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         被破坏,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生活资源和_______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_____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
(2)除上述影响外,在一定环境中,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__________的影响,生物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值为止,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________。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即该种群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

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图l所示。图2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分析回答:

(1)图l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有____________条,水蚤与河蚌的关系是____________,从图中可知,通常生物所处的____________越高,其有毒物质积累量越大。
(2)图2中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____________;图以含C有机物形式传递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3)若该系统中小球藻每年固定的能量不变,现将河蚌的食物比例由原来的C:E=1:1调整为4:l,则该生态系统中传递给河蚌B的能量理论上是原来的___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4)某段时间人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类(甲)的种群密度,调查的总体积为2hm3,随机选取多处样方,若第一次捕捞了 40条全部标志后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捞,在第二次捕捞到的鱼(甲)中,未标志的有50条、标志的有20条,由此可估算出该鱼类种群在该时期是________ 条/ hm3

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免疫过程,m、n代表相关免疫器官,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图2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n表示的场所是________,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_。(填字母)
(2)在图1中,②和③表示受抗原刺激a、c细胞后进行的一系列的增殖分化过程, 形成e、d、k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在图2中,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在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其中表示抗原X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数量的曲线是________。判定的依据是在第8天注射抗原X时刺激了图1中_______(填字母)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________(填字母)。
(4)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过程中的细胞,通过是否切除图1中__________(填字母)器官来控制自变量,通过器官移植观察有无___________来断定细胞免疫是否发生作用。如果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理论上器官移植在__________组动物体内能完好保存,当我们再次输入__________后结果就与对照组一样了。

某小组研究课题:探究植物细胞外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该小组选用水生植物黑藻为实验材料,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黑藻叶片;蔗糖溶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假设:
将黑藻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图中B/A值(%)将下降。

实验步骤如下:
①分别配制 的蔗糖溶液,分别盛于培养皿中。
②从黑藻茎上取下叶片,用吸水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分,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分钟。
③取出叶片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每组选取3个细胞测量其A、B值(如图为质壁分离的细胞,其中A代表细胞的长度,则B代表 的长度。)
结果分析:
(1)请你设计一表格,用于记录数据,计算并记录B/A值(%)。
(2)该小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作如图所示曲线。请你对该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实验分析:


结论: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3)讨论
①为使结果更科学,该小组同学选用记录表中数据作图,该模型为生物模型中的
②假如要说明上述质壁分离现象是由相应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的,而非细胞本身的原因,你怎么设计实验?

下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______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__,请举例:________________。
(3)图B中甲表示的是__________的细胞,乙表示的是____细胞,图中⑤表示细胞膜上的______,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
(4)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__。
(5)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建构中,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 模型为大多人所接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