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细胞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的整个过程为准备工作→接种→培养→试管苗移栽,接种所用的植物材料称为_________,材料最好取自植物的芽尖,因为用该处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____________。
(2)植物组织培养时,在__________条件下愈伤组织长得更快,一般接种后大约2周时间出现愈伤组织。由于植物细胞对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消耗,所以在培养一段时间后必须 __________,进行继代培养。当试管苗有了叶绿体后必须进行________________培养。
请根据下表所列实验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
实验材料 |
实验试剂 |
观察记录 |
A |
稀释鸡蛋清 |
双缩脲试剂 |
颜色反应 |
B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甲基绿、吡罗红 混合染色剂 |
细胞染色情况 |
C |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
0.3g/mL蔗糖溶液、清水 |
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
D |
蔗糖溶液 |
斐林试剂 |
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
E |
洋葱根尖 |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
细胞有丝分裂 |
F |
菠菜叶 |
无水乙醇、层析液 |
色素带的数量与颜色 |
(1)A~F六组实验中,___________组实验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时,应调节_______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2)A组实验反应后所观察到的颜色是____________。在B组实验中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了红色,说明________存在于细胞质中。
(3)在D组实验中,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 _____。
(4)E组实验的装片制作流程中,压片的作用是__ _____;F组实验进行色素分离操作时,要注意______ ____。
(5)在C组实验中,若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预测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在实验中的变化情况是_____ _____。
(6)E组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下图为真核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A细胞缺少的细胞器为________。
(2)将A细胞浸泡在质量浓度为0. 3 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其原因是________(填代号)的浓度较小。K+是以__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所需能量主要由________(填代号)提供,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可用________作活体染色。染色后该结构为______色,细胞质接近_____色。
(3)人饮酒后酒精通过________方式吸收进入消化道上皮细胞。若B细胞即为此上皮细胞,则B细胞还应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交警查违章时让司机呼出的气体与含有重铬酸钾的酸性液体反应,若液体变成________色,说明司机酒后驾驶。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图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请用化学反应式写出该图所在的细胞器上完成的生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2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图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__________.
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X、Y、Z、P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它们的基本单位都被称为单体,其中Y是_________________.
(2) 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相互结合的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
(3)图中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物质是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染色剂染色,可使Ⅲ呈现红色.
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 ,同化CO2。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 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和热能。
(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在 μmol.m-2s-1范围内,在300s时CO2 达到2.2μmol.m-2s-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 μmol CO2.m-2s-1。(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
技术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