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组别 |
光合作用速率 (μmol CO2·m-2·s-1) |
气孔导度* (mmol·m-2·s-1) |
细胞间CO2浓度 (μmol·mol-1) |
叶绿素 相对含量 |
|
25 ℃ |
有菌根 |
8.8 |
62 |
50 |
39 |
无菌根 |
6.5 |
62 |
120 |
33 |
|
15 ℃ |
有菌根 |
6.4 |
58 |
78 |
31 |
无菌根 |
3.8 |
42 |
157 |
28 |
|
5 ℃ |
有菌根 |
4.0 |
44 |
80 |
26 |
无菌根 |
1.4 |
17 |
242 |
23 |
*气孔导度是描述气孔开放程度的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 。
(2)25 ℃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 。
(3)15 ℃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有① ,促进了光反应;② , 促进了暗反应。
(4)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 条件下提高的比例最大。
(5)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如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①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值。
②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 。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 。
回答下列与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关的问题: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为实验的部分步骤:
(1)写出以上图示中的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进行离心。
(2)以上实验结果能否说明遗传物质是DNA?如果不能,请简要补充实验的设计方法(如果要用到标记的实验材料,请说明标记的方法)。
。
(3)在理论上,图示中的沉淀物中放射性应该为0,但实验数据表明沉淀物中还有一定的放射性,其原因最可能是
。
(4)禽流感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过程类似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请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及现象,提出一种获得禽流感疫苗(即病毒的蛋白质衣壳)的新途径:
。
下图表示遗传系谱中有甲 (基因设为D、d)、乙(基因设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Ⅱ7不是乙病的携带者。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 ,Ⅲ12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Ⅲ13的乙病致病基因最终来自于 。
(2)若Ⅲ11和Ⅲ12婚配,后代中男孩的患病概率是 。
(3)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与上述中的 (“甲病”或“乙病”)相似,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同时患有苯丙酮尿症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孩子,该患者为男孩的概率是 ,若该夫妇生育了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儿,成年后与一位表现正常的男性苯丙酮尿症基因携带者结婚,后代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
(4)Ⅲ12与一正常的男性结婚受孕后到医院进行产前诊断,为确定所孕男性胎儿是否患有甲病,你认为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 。为什么?
。
(5)若图中Ⅱ9是先天愚型,则其可能是由染色体组成为 的卵细胞和 的精子受精发育而来,这种可遗传的变异称为 。
黄萎病是棉花的的病害,在栽培棉种中,仅海岛棉具有高度抗黄萎病的特性,但我国大部分地区不适于种植。
(1)为了使我国广为种植的陆地棉也具有高度抗黄萎病的特性,有人选择抗黄萎病的海岛棉与不抗黄萎病的陆地棉进行有性杂交,结果几乎不产生杂交子代,原因是这两个物种间存在。
(2)科学家已经培育出转基因抗黄萎病、转基因抗虫、转基因低酚三个陆地棉品种。已知抗黄萎病(A)对不抗黄萎病(a)为显性,抗虫(D)对不抗虫(d)为显性,低酚(R)对高酚(r)为显性,假设这三对基因自由组合,请你利用甲(AAddrr)、乙(aaDDrr)、丙(aaddRR)三个陆地棉品种,快速培育出基因型为AADDRR的陆地棉植株。(用遗传图解加必要的文字描述培育过程)
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F1性状 |
紫茎 |
绿茎 |
缺刻叶 |
马铃薯叶 |
数量(个) |
495 |
502 |
753 |
251 |
(1)用两个番茄亲本杂交,F1性状比例如上表。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2)用表现型为绿茎、马铃薯叶的番茄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若得到两种表现型的单倍体,原因可能是。
(3)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A与a的分开时期是;F1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将小球藻细胞打碎,离心获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离体叶绿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离体的叶绿体能合成糖类,碳酸氢钠所起的作用是。若要使该实验中没有糖类产生,烧杯中液体应改为。
(2)若要使实验B中离体的叶绿体内的糖类合成的速度明显加快,在光照和CO2条件不变且适宜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的方法。
(3)若要使实验C中离体叶绿体产生糖类,应往锥形瓶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