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直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传至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和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给药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称为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群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相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用【填写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与实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的()【多选,只填序号】
a种类相同 b种类不同 c数目相同 d数目不同 e序列完全相同 f序列完全不同
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
KH2PO4 |
1.4 g |
Na2HPO4 |
2.1 g |
MgSO4·7H2O |
0.2 g |
葡萄糖 |
10.0 g |
尿素 |
1.0 g |
琼脂 |
15.0 g |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4)下列材料或用具中: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璃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灭菌的是________;需要消毒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由于土样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污染③由于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6)简述土壤中可分解尿素细菌的鉴定方法及原理: _____________。
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注:各发酵瓶的左侧管为充气管,右侧管为排气管)
(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
(2)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丙同学的错误是;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为果醋的是。
(3)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错误是。
下图是用某种作物的两个品种①和②分别培育出④、⑤、⑥品种的示意图,试分析回答:
(1)、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D和F步骤分别是和。
其应用的遗传学原理是。
(2)、用③培育⑤所采用的E和H步骤分别是和。
其应用的遗传学原理是。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⑵、对于真核生物来说,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期,基因突变发生于过程中。
⑶、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也存在于中。
⑷、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是。
⑸、在人体内不存在中心法则中的过程。
下图是一个家族的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M病和色盲的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
⑴、 M病的致病基因在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
⑵、 11号的色盲基因是由第一代的 号个体传下来的。
⑶、 8号的基因型可能是,她是纯合体的几率是 。
⑷、 11号和12号婚配,其子女中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