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萝卜(2n=18)、甘蓝(2n=18)两种植物通过甲、乙两种不同的方法培育萝卜-甘蓝。
⑴甲方法过程①的原理是 ,结构C的名称是 。
⑵甲方法过程②通常使用的物理诱导方法包括 。如果萝卜的基因型为AABb,甘蓝的基因型为CCdd,则经过诱导融合后,在培养基中存在 种不同基因型的细胞。(不考虑两个以上的原生质体融合)
⑶图中体现的3种萝卜-甘蓝中,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的是 ,高度不育的是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连续多年对学校附近的树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五年 |
第八年 |
|
甲种群 |
4490 |
4120 |
67 |
10 |
乙种群 |
0 |
120 |
3210 |
4500 |
请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甲、乙两种群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调查动物种群更多采用;但若调查的是土壤中移动比较迟缓的小动物如蚯蚓等时,则可采用。
(2)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依次为_____________、。
(3)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关系,这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4)甲、乙种群可为在该群落中的动物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是 __________,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型,曲线中表示K值的点是______,K值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__________死亡率(填大于,等于,小于).
(3)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第6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可能包括
__。
(5)如果此种群是鱼类,捕捞量应控制在曲线的______点左右最合适;如果此种群是老鼠,则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______________。
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图A、B、C表示三个不同年龄组成的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增长型的种群是_____________,该种群中_____________个体最多,___________个体最少。
(2)正处于稳定时期的种群是______________,该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3)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____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画人体C有①、②、③、④、⑤五个部分组成,其中能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 ]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2)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C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序号);
(4) ⑦与⑥相比,成分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5)⑥、⑦、⑧、⑨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
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中A~C代表生态系统的3种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请仔细分析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代表分解作用的是________,代表呼吸作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碳元素在⑤和⑦中以________的形式流动,在①和⑥中以________形式流动